行业动态

“十证”真伪黄腐酸,紫外光谱可“平权”

时间:2025-09-01   作者:   来源:

“十证”真伪黄腐酸紫外光谱“平权”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来源非腐殖质却宣称含黄腐酸的产品。当前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是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以精准区分真实黄腐酸组分产品掺假产品。此前,紫外分光光度法已被广泛用于腐殖质来源黄腐酸组分的相关研究近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俄罗斯俄罗斯彼尔姆国立研究理工大学、美国休马公司、澳大利亚拜奥莱恩公司等研究人员,在Elena A. Vialykh的率领下利用疏水性黄腐酸紫外光谱的10项特征指标,成功了对真实黄腐酸组分产品掺假产品的有效区分。该研究成果以《基于紫外光谱法鉴别市售黄腐酸产品真伪的研究Use of a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dulterants in Commercial Fulvic Acid Products为题,已在线发表于《AOAC国际杂志》(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1. 研究方法

该研究黄腐酸组分稀释至碳浓度为5 ppm测定其紫外光谱。对获取的光谱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分析,计算10项不同的特征指标。对比待检测产品的各项指标值与标准黄腐酸SRFA,即标准参考黄腐酸PPFA,即特定来源参考黄腐酸)对应指标值的差异百分比。计算10 项指标差异百分比的等权平均值,并将 70% 的平均误差值设定为筛选阈值,以此作为鉴别真实黄腐酸组分产品与掺假产品的依据

2. 研究结果

样品检测范围:共对54个测试样品进行分析,其中9个样品由两家不同实验室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开展平行检测,以验证方法稳定性。

市售产品鉴别结果:在研究的25个市售产品中,有14个被确认含有真实的黄腐酸组分。

干扰因素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在设定的考察范围内,金属离子浓度增加不会对计算得出的平均误差产生影响;同时,测试样品的总有机碳浓度在110 ppm区间内波动时,也未对平均误差计算结果造成干扰。

3. 研究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作为大多数市售黄腐酸产品的适宜筛选工具,能够准确区分含有真实黄腐酸组分的产品与掺假产品。

4. 研究亮点

该方法可精准识别所有11个从已知腐殖质中分离得到的黄腐酸组分,明确判定其为“真黄腐酸”;同时,可准确识别所有11个由非腐殖化材料制备的测试样品,判定其为“非黄腐酸”,展现出极高的鉴别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