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
腐植酸-土壤团聚体是个宝
——20篇腐植酸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效果显著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在营养物质储存与转化、溶质流动与调节和生物活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显著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功能。研究表明,腐植酸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特别是提高>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有助于培肥地力、促进土壤固碳、提高土壤抗蚀能力。现选择20篇腐植酸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文献集结于后,分享给大家。
1、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董馨宇等研究了新型硫酸铵肥料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包膜硫酸铵(ASG)、油脂-腐植酸包膜硫酸铵(ASD)处理<0.053mm粉黏粒、0.053~0.250和>0.250~2.000mm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于比常规尿素(AU)、普通硫酸铵(AS)、ASN(硫酸铵+硝化抑制剂)处理,且ASD处理各粒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ASG处理,而ASG处理>0.250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其他施肥处理的1.46~1.59倍。[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28(5):61~71]
2、山西农业大学张昊研究了改良剂施用方式对复垦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改良剂后2年时,施用泥炭和腐植酸可增加复垦土壤>5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和>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且5%腐植酸处理的增幅最高,分别为52.87%和10.96%;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施用腐植酸处理的土壤>5mm和2~5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呈减小的趋势,施用泥炭处理的>2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呈增加的趋势,增幅为13.09%~27.35%;继续施用改良剂显著增加试验副区>5mm、5~2mm、2~1mm和1~0.5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且继续施用腐植酸后可增加土壤>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增幅为7.07%~63.11%。施用泥炭和腐植酸可增加复垦土壤>0.25mm粒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的值,减小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和分形维数值,说明施用泥炭和腐植酸可增加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来源: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3、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刘畅等采用湿法硫酸化法制备磺化腐植酸(SA)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研究不同条件下SA对疏浚土湿筛时>1.0mm水稳性团聚体指数(WR1.0)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SA进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疏浚土团粒结构最佳的磺化条件为硫酸浓度15%,磺化反应温度40 ℃,磺化反应时间2h,疏浚土形成的水稳性团聚体指数为6.34%,证明SA对构建疏浚土团粒结构起重要作用。 [来源:《腐植酸》,2022(2):30~35]
4、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刘艳等研究了大颗粒活化腐植酸肥对苹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设置4个LAF处理:LAF1[全量施肥,施肥时期及重量比(下同):萌芽期∶膨果期∶成熟期=3∶4∶3]、LAF2(全量施肥,萌芽期∶膨果期∶成熟期=2∶3∶5)、LAF3(减量1/4施肥,萌芽期∶膨果期∶成熟期=2∶3∶5)、LAF4(减量1/3施肥,萌芽期∶膨果期∶成熟期=2∶3∶5),以不施肥(CK)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LAF各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2mm和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了53.4%~77.5%和12.3%~17.0%,且提高幅度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LAF1处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②LAF各处理在各粒径团聚体含量上差异不显著,其中2~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所占的比例最高。③与CK相比,LAF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降低了分形维数(D),其中LAF1处理的MWD和GMD值最高,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升效果最好。④LAF各处理的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K,且贡献率均在66.0%以上,其中LAF1处理最高。综上,施用LAF在促进苹果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提高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上应用效果显著,其中全量施用效果最好。施用LAF可作为改善苹果土壤结构和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2022,33(4):1021~1026]
5、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于静静等采用室外培养试验,向土中同时分别添加0、150、300kg/hm2的腐植酸(H0、H1、H2)和0、750、1500kg/hm2的生物炭(B0、B1、B2),研究了生物炭和腐植酸对丹江口库区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和腐植酸均可显著改变土壤团聚体组成,且随着生物炭和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0.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逐渐增高,<0.5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逐渐降低。和未施用腐植酸和生物炭的对照相比,单独施用腐植酸或生物炭或二者耦合施用处理下,土壤>0.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含量分别增加25.4%、115.5%、135.9%,平均质量直径(MWD)均值分别增加19.5%、93.0%、110.2%,团聚体破坏率(PAD)均值分别降低14.1%、47.3%、55.2%,细菌平均分别增加4.2%、129.8%、139.8%,放线菌平均分别增加12.7%、77.8%、99.3%,真菌平均分别增加20.7%、77.7%、80.4%。其中,B2H2耦合处理对>0.5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具有最大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183.3%、199.8%、121.2%、88.5%。综上,土壤中添加腐植酸或生物炭有助于促进大团聚体(>0.25mm)的形成,可提高丹江口库区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丰度;生物炭和腐植酸耦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更有助于促进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微生物的生长。[来源:《河南农业科学》,2021,50(11):87~96]
6、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苏初连等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经湿筛法筛分、以追施水溶性复合肥(T1)为对照,发现追施腐植酸功能肥试验组团聚体在大粒级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土壤颗粒体积变大,土壤团聚体蜂窝状结构变多。追施腐植酸功能肥(试验组T2)团聚体在1~2mm和0.25~0.5mm粒级显著性高于对照组T1,在<0.25mm粒级较T1对照组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在SEM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不同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的微观结构有所差异。在200倍镜下,与对照组相比,T2试验组团聚体数量和体积均有所变大,微观结构上对照组表面光滑、团聚体单体上少有块状颗粒,而追施腐植酸功能肥的T2试验组团聚体表面较粗糙、凹陷明显,说明追施腐植酸功能肥可有效改善土壤颗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来源:《河南农业科学》,2021,50(11):87~96]
7、西安理工大学将李玉晨将生化黄腐酸(BFA)和矿源黄腐酸(MFA)分别按照设定比例(0,5,10,15,20g/kg)与供试土样混合均匀,将混合后的土样分别放入塑料盒中培养10、30、60d后测定其团聚体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增长,不同处理下的R0.25(大于0.25mm团聚体的含量,下同)均显著增大(P<0.05),且在相同的施加比例下,MFA处理下的R0.25值大于BFA。培养时间为10d时,CK、B5、B10、B15、B20、M5、M10、M15、M20不同处理组R0.25分别为2.93%、5.26%、6.83%、9.67%、11.28%、10.42%、11.72%、13.87%、15.92%;培养时间为30d时,不同处理组R0.25分别为5.56%、7.45%、9.75%、12.50%、14.09%、12.26%、14.00%、15.63%、17.71%;培养时间为60d时,不同处理组R0.25分别为10.21%、12.28%、3.99%、15.39%、16.52%、15.26%、18.75%、21.54%、25.62%。BFA与MFA的施加比例为20g/kg时,R0.25由10.21%分别增加至16.52%、25.62%,分别增大了61.80%、150.93%,MFA 处理下的增量是BFA增的2.44倍。[来源: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8、西安理工大学王泽祥研究了不同组分腐植酸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土壤培养试验结束后,施加不同比例的腐植酸、黄腐酸均对团聚体在各粒径间的分布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与CK(空白)相比较,随着腐植酸梯度含量增加,0.5~1、0.25~0.5mm粒级的团聚体数量显著增加。在H4(5%腐植酸)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较CK增加189.53%、414.11%、221.51%;从微团聚体粒级分布来看,与CK相比,HA含量的增大降低了0.125~0.25、0.053~0.063、0.053~0.045mm粒级团聚体含量,在H4处理时分别减少了13.53%、23.12%、56.11%。对于黄腐酸处理而言,随着施加比例的增大,显著地增加了0.5~1、0.125~0.25、0.25~0.5mm粒级的团聚体数量。在F4(5%黄腐酸)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较CK增加218.09%、483.26%、230.86%;从微团聚体粒级分布来看,与CK相比,FA含量的增大降低0.053~0.063、0.063~0.125、小于0.045mm 粒级团聚体含量,在F4处理时分别减少了22.49%、53.97%、17.77%。其余粒级团聚体的数量均无显著变化。表明了较腐植酸而言,黄腐酸处理组之间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土壤两种腐植酸水平的提高,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又减少了微团聚体的含量。[来源: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9、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顾鑫等以东北重度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风化的褐煤为外源有机物料,开展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添加褐煤质量分数分别为0% (CK) 、5% (C1) 、10% (C2) 、15% (C3) 、20% (C4) 、25% (C5) 、30% (C6)对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总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褐煤处理>2mm、2~1mm、1~0.5mm、0.5~0.25mm团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 P<0.05) ;<0.25mm团聚体含量显著低于CK( P<0.05) ,且随着褐煤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重量直径(MWD) 、几何平均直径(GMD) 、分形维数(D) 和>0.25mm 团聚体含量(R>0.25 ) 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 。C6处理MWD、GMD和R>0.25 值均最大而D值最小,稳定性最高。添加褐煤显著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了>0.25mm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率。综上,添加有机物料褐煤是增加东北重度苏打盐碱土有机碳水平,改善土壤结构及提高抗侵蚀能力的有效措施。[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8):88~92]
10、山西农业大学刘新梅研究了改良剂对复垦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6个月时,泥炭和腐植酸各处理土壤中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大团聚(>0.25mm)占比增加,田间试验中以5%腐植酸处理>2mm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团聚体增量最大,分别为23.06%和224.27%,室内试验中以5%泥炭处理2~0.25mm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团聚体增量最大,分别为84.06%和31.38%。但施用改良剂1年时,泥炭和腐植酸各处理机械稳定性及水稳性大团聚体占比减小,微团聚体(<0.25mm)占比增加,田间试验中以5%腐植酸处理0.25~0.053mm机械稳定性及<0.053mm水稳性团聚体增量最大,分别为100.74%和25.74%,室内试验中以5%泥炭处理2~0.25mm机械稳定性及0.25~0.053mm水稳性团聚体增量最大,分别为43.80%和122.55%。[来源: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11、山东农业大学孙路瑶研究了在正常施用无机肥料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商品有机肥、腐植酸钾肥、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配施菌剂等四种有机肥料施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大小及比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商品有机肥、腐植酸钾肥、玉米秸秆还田和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菌剂四种不同的碳投入形式比无碳投入的处理对土壤大团聚体质量比例的影响不同,冬小麦拔节期分别平均提高了11.81%、11.66%、14.42%、16.99%,开花期分别平均提高了8.43%、9.38%、10.78%、15.81%,成熟期分别平均提高了8.37%、6.38%、7.31%、12.65%。腐植酸钾复合肥处理降低了冬小麦不同时期土壤微团聚体质量比例,相较于无碳投入处理土,冬小麦拔节期平均降低了30.22%,开花期平均降低了23.04%、成熟期平均降低了18.48%;腐植酸钾复合肥处理显著提高了>5mm粒级团聚体质量比例,相较于无碳投入处理,拔节期平均提升了151.56%,开花期平均提升了120.72%、成熟期平均提升了35.88%。[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12、山东农业大学朱福军在大田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连续施用不同活化风化煤,研究其对耕层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风化煤(YHA)较高用量(1125kg/hm2或1575kg/hm2)或碱活化腐植酸(AHA)较低用量(225kg/hm2或675kg/hm2)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增大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通气孔隙度。YHA或AHA均可提高0.25~2mm粒径范围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可提升土壤0.053~0.25mm和<0.002mm粒径范围的微团聚体含量,降低0.02~0.053mm粒径范围土壤微团聚体含量,两者无显著差异。[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1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庞庆阳等棉粕腐植酸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时期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影响显著,各处理团聚体的百分含量均为大团聚体>微团聚体。与CK相比,腐植酸肥处理从拔节期开始团聚体主要分布在>2mm的粒级,并且显著高于CK,从开花期到成熟期团聚体含量迅速增加,分别为45.72%、51.23%和62.42%,增幅为15.57%、36.14%和61.54%。在拔节期,大团聚体含量小于CK,微团聚体大于CK;随着小麦生长发育,在开花期,大团聚体含量已经大于CK,并且在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CK。与等养分复合肥相比,腐植酸肥处理大团聚体含量始终显著增加,在成熟期达到了95.83%,微团聚体含量为4.17%。说明施肥影响了团聚体粒径分布,使其粒径向2~0.25mm和>2mm 转移,增加了大团聚体含量,并且腐植酸肥处理效果显著。腐植酸肥处理微团聚体含量随着生育期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11.86%、24.43%、20.19%和26.09%,大团聚体百分含量始终显著增加。因此腐植酸肥对大团聚体的形成有显著作用。[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54~60,94]
14、河南农业大学丁满制备了(褐煤基腐植酸、去矿化褐煤、荷钙褐煤、褐煤基活性炭、硝化褐煤、磺化褐煤、褐煤基腐植酸树脂、褐煤基腐植酸接枝共聚)8种改性材料,研究其对石灰性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由土壤干筛法得,除荷钙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显著减少<0.053mm粒级团聚体含量,褐煤、腐植酸、去矿化、硝化、磺化、树脂、接枝共聚处理均能增加土壤R0.25含量,腐植酸、去矿化、树脂、接枝共聚处理显著增强土壤的机械稳定性;由土壤湿筛得,除树脂和接枝共聚处理外,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于<1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褐煤、腐植酸、去矿化、活性炭、硝化、树脂、接枝共聚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水稳性R0.25含量,褐煤、腐植酸、去矿化、树脂、接枝共聚处理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腐植酸、去矿化、树脂、接枝共聚处理增强土壤的机械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各褐煤基改良剂与土壤培养150天后,通过对施加5%改性材料各处理的>0.25mm、0.053~0.25mm、<0.053mm三种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进行分析,除荷钙、磺化处理外,其余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团聚度和稳定性均有所提高。通过对比,施加褐煤基腐植酸、去矿化褐煤对提高石灰性土壤团聚体的团聚度和稳定性效果最佳。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5、山西农业大学王海洋和王曰鑫研究了腐植酸肥料在许村煤矿土地复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腐植酸肥料明显提高了>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且随着取样时间的不同影响程度不同。6月20日、7月20日、8月20日、9月20日4个取样时间,化肥和腐植酸肥料处理土壤团聚体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4.21%和5.08%、3.96%和16.53%、0.57%和18.13%、1.21%和18.34%。各取样时间不同处理较对照>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一致:腐植酸肥料>化肥>不施任何肥料。由此可知,腐植酸肥料能明显提高>0.25mm团聚体含量,随着取样时间的不同,其影响程度表现为9月20日>8月20日>7月20日>6月20日。[来源:《腐植酸》,2013(2):8~12,37]
16、内蒙古农业大学刘慧军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旱作燕麦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0~10cm、10~20cm和20~40cm土层>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其中>2mm和2~1mm土壤团粒结构增幅较大,聚丙烯酸钾+腐植酸钾和聚丙烯酰胺+腐植酸钾复配处理显著高于单施处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7、山西大学卓琳研究了不锈钢尾渣环境风险及腐植酸铵改良土壤效应。结果表明:腐植酸铵和不锈钢尾渣配合施用,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团聚体。在不同腐植酸铵施用水平下,不锈钢尾渣各处理土壤团聚体百分比较对照均著下降,但随不锈钢尾渣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间土壤团聚体百分比变化不显著。在不同不锈钢尾渣施用水平下,腐植酸铵各处理组土壤团聚体百分比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且随腐植酸铵施加量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 [来源: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8、东北农业大学李杰研究了保护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及不同措施对土壤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钾、沸石或二者结合,可以明显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毛管空隙度比值,非水稳性团聚体>0.25mm粒级的百分含量明显提高,增大非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DMWD);提高水稳性团聚体>0.25mm粒级的百分含量。与种植前土壤相比,优化施肥及腐植酸钾和沸石改良剂处理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0.5mm粒级百分含量明显提高,0.25~0.106mm粒级百分含量降低,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率降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WMWD)增加,添加改良剂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优化施肥、测土施肥处理。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高玉芬等研究了黄腐酸土壤改良液体肥试验效果。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黄腐酸液体肥可减少土样中<0.5mm土粒的数量及增加大颗粒数量。用高浓度(如1/1000或1/2000稀释处理)黄腐酸溶液饱和后的土样中,>0.25mm的各个粒级数量均有增加,其中0.25~0.5mm较对照增加的较多,即便是1/4000稀释倍数处理,此粒级也较对照增加41.3%。这表明使用黄腐酸液体肥后,能使土壤团聚体的水稳性增大。使用黄腐酸液体肥的处理,其平均重量直径显著大于对照,增加幅度在8%~33%;>0.25mm团粒数的增加幅度更大,为29%~54%。表明黄腐酸液体肥对增加土壤的团聚性具有显著作用。[来源:《陕西农业科学》,2011,57(6):100~103]
20、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刘国彬研究了植被恢复对土土壤腐殖质物质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水稳性团聚体形成,土壤腐殖质物质和植物毛根都有重要作用,且主要对于直径>5mm,5~2mm和2~1mm团聚体有增加作用。二者对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的相关性在P<0.01水平上显著。比较而言,腐殖质物质对于团聚体形成的作用大于毛根。如腐植酸、腐黑物、有机质含量与>0.1mm团聚体的相关系数都在0.6以上,而毛根表面积或长度相关系数在0.4~0.5之间,尽管相关性仍然在极显著水平。[来源:《水土保持研究》,1997(S1):122~128]
(中腐协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