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表现
稻瘟病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秧苗期至抽穗灌浆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穗颈。叶瘟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棱形、内灰白外黄色、中间有褐色坏死的病斑或圆形水渍状灰绿色病斑。发生穗颈瘟时,穗颈上先出现灰黑色病斑,后全穗变成白色。粒瘟发病早的谷粒颖壳变成灰白色,形成秕谷,发病晚的谷粒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可使米粒变黑。
二、防治方法
对稻瘟病应防重于治,提倡综合防治技术。首先要选种抗病、高产水稻品种。其次,要合理施肥和灌水,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灌水掌握干干湿湿,促进根系生长。生长中期防病应注意环境因素,如果早晨有雾,阴天多云,空气湿度大,下雨后突遇高温、高湿、强光照等条件时,应及时打药,预防稻瘟病发生。田间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较严重的穗颈瘟。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抽穗5%)喷施第一次药,齐穗期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药液60~70公斤。常用药剂(选用其中一种)及每亩用量为:75%的三环唑250克,70%的甲基托布津100克,稻瘟肽150克,40%的稻瘟净150~200克,40%的异稻瘟净125~150克。不同药剂要交替施用。
三、稻瘟病防治四要点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在全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害流行年份一般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40%—50%,甚至使稻株整片枯死,颗粒无收。
稻瘟病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尤以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发病。三叶期前发病,秧苗茎基呈灰黑色,叶鞘及叶片呈淡红褐色,无明显病斑,立枯而死,称为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三叶期后发病危害叶片、节、穗和籽粒,分别称叶瘟,节瘟、穗瘟和粒瘟。稻瘟病是水稻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叶瘟与穗瘟均可造成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在病害严重发生年份,可使稻株整片枯死。颗粒无收。稻瘟病的防治主要以栽培措施结合药剂防治来进行:
1、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如粤香占、绿黄占、Ⅱ优128等,注意要经试种鉴定后方可大面积推广,并做好合理搭配和轮换,避免单元一品种在同一个地区连年大面积早晚造种植。
2、消灭越冬菌源
将重病田的稻草作燃料、或饲料,避免常有病菌的稻草散布于室外。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3、药剂防治
在苗期如发现中心病株、分蘖盛期叶瘟病株率达3%,或出现急性型病斑时,以及水稻破口前l一2天和齐穗期喷药。
常用药剂及用量是:
①每亩用30%稻瘟灵乳油100一150毫升兑水75升喷雾;
②每亩用50%稻瘟净100克兑水50升喷雾;
③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0克,兑水成800—1200倍液喷雾。其余药齐还有克瘟散、多菌灵等,按说明书使用。
4、注意事项
预防为主,严格掌握防治时期,穗颈瘟重点抓破口期及齐穗期。
避开水稻扬花期施药。
要求用药足、水量够,对穗层喷雾均匀周到。
5、注重栽培管理,加强肥水管理
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追施含硅酸肥料如草木灰、矿渣肥等,防止过多、过迟施用氮素化肥,以免造成贪青晚熟,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其次要科学用水,前期浅水勤灌,分蘖末期适时晒田。
推荐大家使用五洲丰霸王餐,里面含有的哈茨木霉菌,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轻稻瘟病这种真菌性病害的发生,下图为霸王餐产品包装:
水稻霸王餐产品包装
水稻霸王餐具有以下特点:
(1)、五肥合一
国内首创集生物肥、有机肥、无机肥、中微肥、海藻肥五合一的协同高效功能肥,每一粒都是套餐,省时省工省力。
(2)、专肥专用
针对当地土壤性状及不同作物需肥特性,科学的搭配氮磷钾及中微量螯合元素,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形成作物专用配方肥料。
(3)、特别添加专利功能性菌株
采用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研究专利高温发酵技术,二次发酵添加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预防多种真菌及细菌性病害,有效抑制根结线虫,固氮解磷解钾,释放土壤中多种中微量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
(4)、精选纯植物源有机原料
有机质全部采用纯植物源饲料级原料(豆粕、海藻和蘑菇渣)发酵,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水保肥,增强土壤透气性,提质增产更高效。
(5)、针对性添加螯合中微量元素
根据不同作物需求,针对性添加螯合中微量元素(螯合锌、螯合镁、螯合铁、螯合钙等),五洲丰螯合产品首创土壤固化元素重解离技术,供植物吸收利用,最大提高肥料利用率。
(6)、独有的海藻提取工艺
采用国际领先的专利微生物发酵提取工艺,有效成分更加全面,富含多糖(褐藻酸)、寡糖以及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并独有维生素和甜菜碱等,有陆生植物无法比拟的4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五洲丰霸王餐,每一粒都是套餐!
供稿:王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