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建议对工信部4项腐植酸肥料标准报批稿的修改意见再讨论

时间:2018-07-30   作者:   来源:

建议对工信部4项腐植酸肥料标准报批稿的修改意见再讨论  

2018年5月25日,协会在本平台发布了一则《4项腐植酸肥料标准期待您提出宝贵意见》的报道,希望全国腐植酸肥料行业针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布的4项腐植酸肥料标准,即《腐植酸生物有机肥》《腐植酸微量元素肥料》《腐植酸钠》《黄腐酸钾》提出宝贵意见。现将中腐协标委会秘书处收到的意见和建议分发给大家,希望大家再次以主人翁的精神,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截止日期6月13日。届时,协会将集合大家意见,及时反馈给工信部科技司。


1. HG/T5333 《腐植酸微量元素肥料》

(1)5.3.4.1 用5mol/L NaOH + PH=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腐植酸,是否有充分的实验依据?起草者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用缓冲溶液分解被高价金属离子结合的难溶腐植酸盐。传统的方法是用焦磷酸钠碱溶液提取总腐植酸(包括难溶腐植酸盐)。本次发布的HG/T5332仍沿用焦磷酸钠碱液提取腐植酸,此HG/T5333是否也可以沿用?其次,该项操作中,取0.5~1g样品只加26mL提取液,液固比过小,可能影响提取效果,也不符合腐植酸常规分析标准(见HG/T3278)。

(2)5.3.4.5 中,“碳化”应改为“炭化”[“碳”单指化学元素(C),“炭”在广义上指炭素材料和高含碳物质]。

(3)5.3.5 公式(1),应将分母中的1-W改为,以便与HG/T3278中5.2.5的公式一致。[注:有关国际标准规定,水分(Moisture)代号用M,不用W]。

(4)5.5 用葡聚糖凝胶G-10分离游离态金属元素和螯合态微量元素,似乎缺乏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存在的疑虑是:①交联葡聚糖凝胶(Sephadex)像分子筛那样,是基于分子量分离机理,还未见用Sephadex分离有机螯合物和非螯合物的报道。②此肥料不是水溶肥,不要求水溶性,也许试样绝大部分不溶解,其中不溶物中可能就含有大量的腐植酸螯合态元素。Sephadex凝胶只能分离水溶产物,那么,用凝胶处理剩余的少量水溶物,就没有多大意义了;③Sephadex G-10除具有分子量分级作用外,确实有“脱盐”作用。起草者可能企图利用它的“脱盐”作用,将游离金属离子洗脱出来。实际上,腐植酸类产物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常见的黄腐酸的分子量一般在500~2000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无论分子量大小,与微量元素反应后都有可能发生螯合。按规定,Sephadex G-10分离的分子量(M)<700(实际上并不准确,因不同有机物质而异),当黄腐酸溶液通过Sephadex G-10柱子时,将M<700的黄腐酸吸附,而将M>700的黄腐酸洗脱出来。这部分M>700的黄腐酸级分,同样包括与黄腐酸螯合的微量元素。因此,企图用SephadexG-10仅仅分离出游离态金属离子,显然是不可能的。建议试用其它适用的分离技术检测微量元素螯合率。若无更可靠的方法,宁可取消此项指标要求。

(5)建议增加“黄腐酸含量”指标要求和测定方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腐植酸产品中所含的活性腐植酸,都同时含有相当数量的黄腐酸。加上此项指标,有利于保护腐植酸企业的权益,支持我国腐植酸行业的发展。


2. HG/T5332 《腐植酸生物有机肥》

(1)5.2.4.2和5.2.4.3 提取总腐植酸后的悬浮液,以及酸化沉淀后的悬浮液粘度都很高,直接用滤纸过滤和洗涤,耗时很长,建议沿用GB11957和原HG/T3278的步骤,将提取液和沉淀物先用离心机离心,再转入漏斗上过滤-洗涤,以提高分离效率。

(2)5.3 据许多企业反映,按NY525-2012的方法测定的有机质含量偏高,有的甚至超过100%。建议重新核查,至少应修正其公式中的校正系数。

(3)5.4 黄腐酸含量.....“其结果乘以0.5”是明显错误,应改为“其结果除以0.5”。

(4)5.4 碳系数应与HG/T5334一致,也建议暂定为:矿源黄腐酸0.50,生物黄腐酸0.45。该标准发布后,建议继续做深入的补充实验,分别研究不同来源的煤炭(泥炭、褐煤、风化烟煤)黄腐酸和生物质发酵黄腐酸的碳系数。

 

3. HG/T3278 《腐植酸钠》

(1)5.2.4.2和5.2.4.3 意见同2(1),建议沿用GB11957和原HG/T3278的步骤,将提取液和沉淀物先用离心机离心,再转入漏斗上过滤-洗涤,以提高分离效率。

(2)5.2.4.5 “碳化”应改为“炭化”[“碳”只指化学元素(C),“炭”指广义上的炭素材料和高碳含量物质]。

 

4. HG/T5334 《黄腐酸钾》

(1)5.2和5.3 表1~表4 所有的产品pH值都在4~7或5~8范围,与K2O含量(5%~15%)的规定范围相矛盾。钾含量这样高,说明需要与较多的氢氧化钾反应,必然导致pH增高,不可能在中性偏酸范围。建议核查。

(2)5.2和5.3 表1~表4 荧光激发波长(EX):矿源黄腐酸和生物源黄腐酸完全相同,均为460~470nm,而荧光发射波长(Em)差别极小(矿源和生物源分别为530~540nm和520~530nm),几乎很难鉴别黄腐酸的来源。近期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发表了不同来源腐植酸的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见下表),可见腐植酸的EX和Em差异很明显,推断黄腐酸也应该有此规律。建议核查。

blob.png

不同原料来源的腐植酸荧光激发/发射最大波长


注:此表来源于中国腐植酸网。

  

(中腐协标委会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