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聚焦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新质腐植酸服务新土肥更进一步

时间:2025-04-18   作者:   来源:

聚焦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新质腐植酸服务新土肥更进一步

20252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24日,农业农村部迅速出台了《农业农村部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发〔20251号)。腐植酸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让新质腐植酸直面粮食单产提升、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多元化食物体系、优质饲草产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育制种基地建设、农业资源养护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10项重点工作,从五个维度用力、用情,系统推进工作创新。

一、新质腐植酸强化耕地质量提升

1.修复退化耕地

我国耕地退化的突出问题包括盐碱化、酸化、贫瘠化等。科学施用腐植酸、腐植酸肥料、腐植酸土壤改良剂及其复配制剂等,可发挥其缓冲酸碱的功能,遇酸调酸、遇碱调碱,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地、治理酸化土壤的目的,同时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可见,将新质腐植酸系列产品应用于18亿亩耕地,能够有效遏制耕地“变薄、变瘦、变硬”的问题,维持耕地的基础肥力和持续生产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特别指出,黑土地是我国耕地中的“大熊猫”,其核心物质基础在于腐植酸组分——提高腐植酸的含量就是保护黑土地生态,增强腐植酸的活性就是保护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2.提质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旨在确保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提升农田等级以及增加农民收益。其中,土壤培育和养护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一环,与腐植酸构筑“土肥和谐”思想高度一致。通过工业化反哺新质腐植酸,将土壤中的腐植酸回归土壤,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升土壤肥力,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此外,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构建“云平台监测—精准配肥—动态调控”一体化技术服务体系,可以实现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的精准施用,提高高标准农田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3.治理耕地污染

污染耕地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污染和有机污染物污染。针对土壤无机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腐植酸可通过物理吸附、络(螯)合、氧化还原、淋洗解吸等反应与重金属直接作用,使其失去生物活性;或通过促进超富集植物协同修复,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对于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腐植酸可通过吸附共沉淀、氧化还原以及微生物降解等作用,使其失去活性或降解,从而为土壤“解毒”,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二、新质腐植酸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

1. 护航作物全生育期

腐植酸护航作物全生育期从种子源头开始。在制种阶段,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通过作用于亲本,提高花器官发育与授粉效率,促进种子物质积累,实现制种产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种子处理环节,采用腐植酸包衣技术,能够显著增强种子的发芽势、抗病性和贮藏性。播种阶段,腐植酸浸种剂、拌种剂能够有效提升田间出苗整齐度与幼苗根系活力,促进幼苗生长。作物全生育周期营养管理方面,腐植酸单质肥、腐植酸复合肥、腐植酸有机肥、腐植酸水溶肥、腐植酸中微量元素肥、腐植酸生物肥等产品,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进行基施或追施,可为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全程护航。经过50多年的田间实践验证,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在小麦、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上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见本刊2024年第35期《“土肥和谐”之声》栏目内容)。

2.建立作物抗逆稳产机制

在作物全生育周期中,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贯穿始终。增强作物抗性是应对逆境胁迫、实现稳产增产的关键。腐植酸生物刺激素可通过调节作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等代谢路径,减少逆境对作物的损伤,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在干旱条件下,腐植酸还可以通过减少气孔开度降低作物蒸腾效率和提高土壤保水性的双重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轻干旱胁迫对作物的伤害,实现稳产甚至增产。此外,腐植酸单施或与农药配施,对多种病虫害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同时减少农药用量,实现植保效益与生态安全的有机统一(见本刊2024年第5期《腐植酸文摘》栏目内容)。

3.改善多元化食物品质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在大田作物、蔬菜、果树等100多种作物上广泛应用,对农产品品质的改善效果显著(见本刊2021年第46期《“土肥和谐”之声》栏目内容)。在中药材种植、饲草生产、食用菌栽培等领域,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同样能够显著提升药材、饲草、食用菌的品质。此外,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能够减少农产品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可见,腐植酸及其衍生产品能够多方面、多途径助力多元化食物供给,提升农副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三、新质腐植酸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1.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主要从源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在化肥、农药方面,可提质增效化肥、农药,减量化肥、农药施用,减少化肥、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特别是与氮肥配施时,还可以减少氨氮的排放。在农膜方面,腐植酸可降解地膜替代传统“白色地膜”,从源头上减少农膜残留。在农业废弃物方面,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作为堆肥原料,制成富含腐植酸的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在堆肥过程中添加腐植酸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2.链接种养循环协同增效

腐植酸通过链接养殖畜禽粪便、秸秆资源化、土壤改良与作物提质,形成“养殖—堆肥—种植”的种养循环模式,实现“污染减量—地力提升—收益增加”的三重目标。在养殖过程中,腐植酸饲料添加剂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提升动物生长性能;在堆肥过程中,腐植酸作为生物活性载体,可促进畜禽粪便、秸秆堆肥等物料的高效转化,提高堆肥产品品质;在种植过程中,腐植酸肥料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养分吸收效率、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一举多得。

3.助力农业固碳减排

众所周知,土壤是生物圈最大的碳库,占比达85%;而腐植酸是土壤中最大的碳库,占比高达80%,是稳定土壤碳库的“压舱石”。腐植酸肥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助力农业固碳减排。一是生产过程中减少能耗和排放;二是使用过程中减量化肥使用(见本刊2024年第4期《腐植酸文摘》栏目内容)和温室气体排放;三是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强作物光合作用,提升作物固碳能力。通过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反哺农业,有助于“双碳农业”目标的早日实现。

四、科技赋能新质腐植酸迭代升级

1.技术创新推动新质腐植酸升级

传统腐植酸提取工艺存在效率低、纯度不高、能耗较高等问题。现代科技的创新驱动催生了新的提取技术体系,例如采用绿色溶剂(超临界流体、低共熔溶剂)提取、微生物/酶辅助提取、超声波/微波辅助提取、膜分离提取等技术,可以高纯度地提取腐植酸,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结合分子定向设计技术与生物合成工程技术,通过接枝共聚、磺化/氧化改性、交联反应、微生物代谢改性、酶催化改性、纳米复合改性、光催化改性、复合增效等策略,对腐植酸分子结构进行定向设计与改造,使其具备更优异的性能,如增强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与缓释能力。另外,借助自动化控制与智能监测系统,对温度、酸碱度、关键参数进行精准调控,从而实现腐植酸生产效率的提升。

2.大数据调控新质腐植酸精准施肥

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化施肥决策系统。通过田间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状况以及气象环境等多维度数据,系统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结合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特征,生成精准施肥方案,包括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式等。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环境参数,精准调控腐植酸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智能化监测和精细化管理,最大程度发挥新质腐植酸服务新土肥的技术优势。

3.新质腐植酸与智慧农业全链融合创新

新质腐植酸与智慧农业全链技术体系实现多维融合。在种植端,与农用无人机、智能农机装备相结合:农用无人机可搭载腐植酸水溶肥实施精准喷施,显著提升施肥效率和肥料分布均匀度;智能耕作农机在进行土壤耕作时,能够根据土壤紧实度、电导率等实时监测数据,同步实施腐植酸产品按需变量施加,实现土壤改良与耕作的智能化协同。在农产品流通端,基于区块链技术,将腐植酸产品施用剂量、时期及环境影响参数等关键指标进行全生命周期记录和追溯,驱动新质腐植酸应用场景向功能食品、生态认证领域横向拓展。最终构建土壤—肥料—作物系统数字化管理,加速全产业链数智化升级进程,推动农业生态效益与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步提升。

五、新质腐植酸产业创新与标准建设

1.集结新质腐植酸思想理论成果

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发展离不开思想理论成果的引领。2017年,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在发展60年之际,已从实践中获得55项思想理论成果(见中腐协〔201720号文件)。2024年,我国腐植酸肥料产业在发展50周年之际,在实践中凝聚了十项产业发展指针——①五大作用②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③三化效应④两高三少⑤三剂化⑥两机互补⑦两个最大⑧两个结合⑨黑白交慧⑩两为方针(见本刊2024年第5期《十项腐植酸肥料产业发展指针》内容)。“土肥和谐”思想,历经9届(20162024年)“全国土肥和谐大会”,持续深化实践应用。在这些先进思想理论成果的指导下,腐植酸涉农产业不断进行技术革命与模式创新。

2.凝聚一条龙服务的磅礴力量

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特别是腐植酸肥料产业,必须凝聚起“政经产学研用推”各方力量,构建“一条龙”的协同创新体系。该体系需要政策引导、资金保障、科学研究、产业转化、产品推广和终端应用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形成覆盖创新链、产业链与价值链的闭环协作的有机整体。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市场应用”全流程联动平台,实现从田间问题发现到产业化解决方案输出的有效贯通。通过建立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资源集约利用与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共同驱动腐植酸全产业链的提质升级与价值创造,切实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3.优化新质腐植酸涉农标准体系建设

构建“腐植酸+”新业态标准化体系,是推动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特别是腐植酸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腐植酸标准共有119项,其中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有112项;腐植酸相关文献40000余篇,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文献占60%以上;腐植酸有效发明专利7000多件,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占60%以上。具体而言,腐植酸文献可以提供科学基础和检测方法,支撑标准的理论框架;腐植酸专利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证,增强标准的实用性和适配性;两者共同为优化新质腐植酸涉农标准服务体系提供了科学支撑。腐植酸行业从业者积极参与腐植酸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为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央一号文件的“路线图”和农发〔2025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为新质腐植酸服务新土肥明确了发展方向。从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农产品产量提升和品质改善的经典实践,到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赋能的产业实践,全行业必须紧贴政策,在腐植酸产业思想理论成果的引领下,整合“政经产学研用推”各方资源,凝聚“一条龙”的磅礴力量,不断提升新质腐植酸服务新土肥的技术效能,加速推进我国农业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