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近10年40篇腐植酸冬小麦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摘要

时间:2024-09-25   作者:   来源:

近10年40篇腐植酸冬小麦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摘要

当前,全国冬小麦陆续进入播种期。研究表明:腐植酸肥料具有①提高冬小麦出苗率②改良冬小麦土壤③促进小麦植株对氮、磷、钾养分吸收④增加冬小麦产量⑤提升冬小麦品质⑥减少肥料用量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显著效果。现分享近10年(2014-2024年)腐植酸肥料冬小麦提质增产硕博士论文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
1、砂质潮土小麦玉米轮作施用生物炭和有机肥效应研究(徐春燕)。主要研究成果:砂质潮土有机肥替代化肥氮20%、40%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碳氮转化胞外酶活性,促进养分吸收利用,使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增产22.7%~32.7%;在此基础上添加生物炭则可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26.3%~38.3%,增加土壤有机碳、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施用含炭有机无机复混肥、含炭有机肥、腐植酸有机肥冬小麦显著增产23.4%~49.7%,夏玉米显著增产15.2%~7.3%,使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增产18.7%~37.9%,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来源: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4]
2、夏玉米/冬小麦矿源黄腐酸钾和腐植酸钾施用效应研究(王建恩)。主要研究成果:增施矿源黄腐酸钾和矿源腐植酸钾均可提高冬小麦产量。其中,增施矿源黄腐酸钾冬小麦增产13.39%~36.11%;增施矿源腐植酸钾增产6.93%~38.57%。增施矿源黄腐酸钾的所有处理中,S4处理(22.5kg/hm2)增产幅度最大,冬小麦的产量平均为16354.8kg/hm2,较CK增产36.11%。增施矿源腐植酸钾各处理中增产效果最显著的为T2处理(75.0kg/hm2),冬小麦的产量平均6469.4kg/hm2,与CK相比,增产38.57%。[来源: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4]
3、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紫色土性质、冬小麦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石琪仙)。主要研究成果:不同降雨量下添加土壤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其中,自然降雨量和降雨量增加30%时,腐植酸能够促进冬小麦出苗率、株高、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7.25%、3.90%、8.81%和0.91%。[来源: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4、减氮配施增效氮肥对豫北麦玉轮作区氨挥发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岳小松)。主要研究成果:采用等氮量增效尿素替代普通尿素,可进一步缩小产量下降幅度,甚至增产。本研究中,仅施用180kg N/ha的控失尿素增加了两季玉米总产量,而腐植酸尿素则增加了两季小麦总产量。若相较于180kgN/ha普通尿素,则等施氮量下的超控士尿素、控士尿素、腐植酸尿素三种增效尿素均可增加两季玉米和两季小麦总产量,增幅范围1.7%~14.9%。[来源:河南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3]
5、秸秆源黄腐酸调控根际氮素转化及其微生物机制(朱启明)。主要研究成果:减氮配施秸秆源黄腐酸可以提高小麦发芽率、根长、苗长和根活力。秸秆源黄腐酸与化肥配施可以促进小麦根际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提高Nitrospira-nxr B基因丰度和增加氮循环硝酸盐还原途径、反硝化途径以及硝化途径功能基因数量,改善小麦根际土壤微环境。秸秆源黄腐酸代替8.45%氮肥(rN)和氮肥降低15%配施秸秆源黄腐酸(dN)处理可作为最佳的施肥模式,促进小麦生长,提高氮素利用率。[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3]
6、纳米碳/纳米腐植酸新型肥料增效载体研制及应用(金永林)。主要研究成果:施用含生物碳磷肥和含腐植酸磷肥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促进作物对N、P、K的吸收利用,与常规磷肥相比,二者小麦磷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5.77和3.87个百分点,磷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1.19%和39.23%,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0.17%和14.58%;施用含生物碳磷肥和含腐植酸磷肥可显著促进作物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重的提高,增加小麦产量,对土壤养分和作物磷吸收效利用及产量的效果优于常规磷肥。[来源: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7、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矿源腐植酸影响麦玉轮作农田供氮特性和产量的机制(王泽平)。主要研究成果:与相应施肥量下氮肥单独施用相比,施常量氮肥+生物腐植酸(100%N+bHA)和氮肥减量30%+生物腐植酸(70%N+bHA)处理,在小麦的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均可以增加作物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其中70%N+bHA处理效果更显著,其四季作物成熟期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5.8%~14.1%,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10.9%~19.5%,籽粒产量增加12.4%~14.2%。[来源: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8、腐植酸肥对黄河三角洲小麦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包秀英)。主要研究成果:施用腐植酸能够提高籽粒产量,小麦季籽粒产量腐植酸钾300kg/hm2(HAI-4)最高为9039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腐植酸钾肥料处理小麦增产率达到了14.23%-46.21%,有机料腐植酸2250kg/hm2(HAII-3)小麦增产率为4.39%~21.51%;小麦秸秆产量HAI-4最高为10558kg/hm2,比CF增加了19.9%。施用腐植酸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硝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降低土壤含盐量效果明显,其中HAI-4效果最佳。腐植酸钾HAI-4有效促进小麦植株对氮、磷、钾养分吸收,HAI-4较CK植株氮磷钾提高了96.52%、56.7%、97.22%,植株钾钠比含量也显著提高,比CK提高了242.83%。[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9、引黄泥沙和腐植酸对滨海盐土水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周志康)。主要研究成果:引黄泥沙和腐植酸配施对滨海盐土主要水分常数、不同水分类型和小麦产量产生显著影响,考虑腐植酸经济成本较高,推荐引黄泥沙和腐植酸配施量为150~200t/hm2和0.9~1.35t/hm2,可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土改良提供参考。[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10、包膜磷肥配施增效剂对小麦玉米磷素高效利用及增产效应机制(陈琪)。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包膜磷酸二铵配施腐植酸(CDAP+HA)的施用进一步提高了土壤有效磷供应强度,较CDAP处理小麦季产量提高了8.0%~17.5%、磷肥利用率提高了8.3~8.9个百分点,最终提高了净收益。研究表明,CDAP+HA的施用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促进了>0.25mm团聚体的形成,在干旱条件下提高了的土壤含水量约5.0%,同时提高了土壤有效磷、钾等养分含量;改善了作物的光合生理特性,增强了吸光能力,调控了光合作用、内源激素以及渗透调节相关物质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提高了关键生育期光合作用相关酶PEPC、ATP合酶和PPDK的活性,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促进了有机物的积累。[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2]
11、不同有机肥对滨海粘质盐土有机质、含盐量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王冠锴)。主要研究成果:(1)腐植酸调理剂和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滨海粘质盐土的有机质含量。但是腐植酸调理剂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快于有机肥处理。(2)与CK处理相比,在0-20cm土层,腐植酸调理剂处理的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33.26%~42.92%。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低了31.89%~36.88%,腐植酸调理剂对降低0-20cm表层土壤含盐量效果比有机肥显著。两种肥料对0-20cm表层土壤含盐量的增加效果显著,对20-4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不显著。连续增施腐植酸调理剂与有机肥,会促进滨海粘质盐土土壤含盐量的持续下降。(3)适量增施腐植酸调理剂或有机肥,会明显增加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平均粒重,对小麦增产具有显著效果。2020年腐植酸调理剂各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比与CK分别增加了2.65%~29.18%,有机肥各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比CK分别增加了2.65%~23.00%,且差异显著。2021年腐植酸调理剂各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比CK分别增加了16.15%~29.65%,有机肥各处理的冬小麦产量比CK分别增加了21.32%~44.03%。当超过一定用量时,反而降低小麦产量。[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12、腐植酸对不同筋度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王云赫)。主要研究成果:(1)从腐植酸对不同筋度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指标影响的角度来看,腐植酸对中筋小麦品种山农38的最大分蘖数、有效穗数、产量、出粉率、籽粒硬度和面团形成时间提升幅度最大,分别为13.23%、8.58%、13.75%、4.17%、8.62%和25.25%;对中强筋小麦品种山农47的旗叶SPAD值、穗长、面团稳定时间和湿面筋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为3.74%、6.85%、24.37%和11.74%;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4的株高、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提升幅度最大,分别为8.54%、5.51%、5.84%和7.87%。腐植酸对不同筋度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2)腐植酸能显著提高不同筋度小麦品种的氮素偏生产力,对中筋小麦品种山农38提升幅度最大,为13.77%。(3)腐植酸能够提高不同筋度小麦品种的纯效益收入,当腐植酸施用量达到300kg/hm2时,中强筋小麦品种山农47和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4的纯效益收入最高,每公顷较不施腐植酸处理分别增收1 559.08元和2309.17元;当腐植酸施用量达到600kg/hm2时,中筋小麦品种山农38的纯效益收入最高,每公顷较不施腐植酸处理增收2480.66元。腐植酸对中筋小麦品种山农38的纯效益收入提升量最大。[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13、腐植酸钾对滨海粘质盐土盐分离子淋洗的影响(高绪龙)。主要研究成果:综合比较2020、2021年各处理冬小麦产量,当田间腐植酸钾肥料配施量为1800kg/hm2时,冬小麦增产效果最佳。[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14、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冬小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张浩东)。主要研究成果:施肥处理相较对照空白(CK)冬小麦产量均显著提升,化肥与双氰胺配施(ND)处理较化学氮肥(N)处理冬小麦产量显著降低了32.72%,N、化肥与水溶性腐植酸有机肥配施(NH)、化肥与鸡粪有机肥配施(NF)和化肥与生物炭配施(NB)之间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除ND处理的冬小麦公顷穗数、收获指数和籽粒全磷含量相比其他施肥处理均显著降低外,N、NF、NH和NB处理间冬小麦公顷穗数、收获指数和籽粒全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此外NB处理冬小麦籽粒全钾含量显著高于N处理,NF处理冬小麦籽粒全钾含量高于N处理但不显著,ND和NH处理冬小麦籽粒全钾含量显著低于N处理。综上,氮肥配施双氰胺可显著降低氮肥施用造成的N2O和CH4累积排放量,NH、NF和NB处理会同样相比N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N2O排放。NF和NB处理相比N处理在一定程度降低了GWP和GHGI,三个处理碳足迹间无显著差异。施肥对于冬小麦产量和籽粒养分含量均有显著提升。[来源: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15、不同类型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缑培欣)。主要研究成果:一次性基施控失复合肥、有机无机配方肥、腐植酸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均可以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且以控失复合肥和有机无机配方肥处理效果较好,尤其是控失复合肥和有机无机配方肥处理还可改善某些小麦籽粒品质。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按照750kg/hm2(N-P2O5-K2O:20-20-5)施肥量一次性控失复合肥或有机无机配方肥处理可起到节肥、优质、高产、高效的效果,并可作为本地区土壤基础肥力较高麦田的适宜施肥模式进行推广应用。[来源: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16、气候变暖背景下炭基材料改良铜污染农业土壤的效果及应用(夏东方)。主要研究成果:在正常(NT)和增温(HT)环境下,铜污染将显著增加小麦茎部磷含量,但降低了麦的磷素收获指数;添加腐植酸1(F1)、腐植酸2(F2)、生物炭(C)改土可抑制小麦茎部磷含量的增加,但却缓解了小麦磷素收获指数明显的降低。增温使添加腐植酸F1、F2显著缓解铜污染造成的小麦地上部位的磷积累量的降低现象,F2效果更好,但添加生物炭C的缓解铜污染的影响不够理想。[来源:河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17、腐植酸和羧甲基纤维素对滨海盐碱地水盐分布与冬小麦生长的影响(马晨光)。主要研究成果: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增加量与HA施量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羧甲基纤维素(CMC)施量增加各指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关系,最大值出现在30kg/hm2处理,且处理的生长指标都高于对照处理。随着CMC施量增加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与腐植酸(HA)的施量呈正相关关系。实验中腐植酸施量为350kg/hm2时产量最优,250kg/hm2效率最优。CMC施量为30kg/hm2产量最优,推荐盐碱地改良优先施加腐植酸250~350kg/hm2。[来源: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18、潮土冬小麦施用不同分子量黄腐酸效应研究(梁媛媛)。主要研究成果:不同分子量黄腐酸处理可显著提高两种潮土上冬小麦植株生物量、产量、氮累积量、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碳氮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砂质潮土上,分子量3000Da以下的黄腐酸在10mg/kg处理下效果最好,分子量小于3000Da(W1)处理下随着黄腐酸施用量增加效果逐渐降低,分子量3000~10000Da(W2)施用量增加效果增加,分子量大于10000Da(W3)施用量增加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壤质潮土上,分子量3000Da以下的黄腐酸在25mg/kg处理下效果最好,不同分子量黄腐酸的效果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来源: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19、几种有机替代化肥与叶面硒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栗文琪)。主要研究成果:(1)腐植酸、有机肥、菌肥三种有机替代肥和农户施肥配施叶面硒肥可以增加冬小麦千粒重和穗粒数,其中有机肥+叶面硒对千粒重的增长最大,增幅为9.76%,差异显著。农户肥+叶面硒对穗粒数的增长最大,增幅为9.09%,与有机肥+叶面硒和腐植酸+叶面硒相比差异显著。(2)三种有机替代肥配施叶面硒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麦籽粒淀粉、总黄酮、粗蛋白质含量,改善冬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其中菌肥+叶面硒增加了淀粉和总黄酮的含量,增幅最大,分别为23.55%、100%,但与其他施硒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腐植酸+叶面硒增加冬小麦粗蛋白质的含量5.57%,与其他施硒处理相比差异显著。(3)三种有机替代肥配施叶面硒对小麦的氮、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腐植酸+叶面硒提高了小麦籽粒氮含量5.81%,且与其他施硒处理相比差异显著。有机肥+叶面硒提高了小麦籽粒磷含量和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9.79%、15.38%,且对比其他施硒处理差异显著。(4)三种有机替代肥和农户施肥配施叶面硒均可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其中腐植酸和有机肥施硒较不施硒处理分别提高了11.65倍和6.66倍,且差异显著。经过研究,三种有机替代肥中有机肥和腐植酸配施叶面硒于其他处理相比对小麦籽粒的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效果较好,而农户肥配施叶面硒最差。[来源: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20、不同改良材料对滨海粘质盐土水盐特性影响(曲英杰)。主要研究成果:配施引黄泥沙的S1(15kg/m2)、S2(30kg/m2)、S3(45kg/m2)小麦产量相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16.95%、33.89%、22.56%。配施腐植酸钾的T1(0.25kg/m2)、T2(0.5kg/m2)、T3(0.75kg/m2)小麦产量相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10.78%、27.01%、18.32%。配施脱硫石膏的P1(2.5kg/m2)、P2(5kg/m2)和P3(7.5kg/m2)小麦产量相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4.72%、5.20%和8.11%。配施引黄泥沙、活性腐植酸钾和脱硫石膏均能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引黄泥沙和腐植酸钾增产效果最佳。[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21、腐植酸对滨海粘质盐土的改良效果研究(吴佳利)。主要研究成果:腐植酸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了土壤对水分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粘质盐土的离子吸附性能,调节土壤的盐分离子组成。通过对粘质盐土改良综合改良效果及小麦产量进行分析,腐植酸原粉的最优施配量为0.4g/kg,田间施用量为600kg/hm2。[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22、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对高磷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其作物吸收影响研究(王茜)。主要研究成果:在土壤方面,木本泥炭处理对于降低土壤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效果较好;木本泥炭+白云石+脱磷石膏+膨润土处理第三茬土壤水溶性磷含量显著较CK处理降低37.8%;腐植酸+膨润土+生物炭+明矾+脱磷石膏处理可以降低土壤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在第二、三茬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2.0%、18.4%;白云石、腐植酸+硅钙材料+生物炭、木本泥炭+白云石+脱磷石膏+膨润土处理对于降低土壤总磷含量效果较好。结合作物生长、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素吸收与转化方面,白云石、腐植酸+硅钙材料+生物炭、腐植酸+膨润土+生物炭+明矾+脱磷石膏处理效果较好。综合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三茬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明矾和腐植酸+生物炭+明矾处理对于作物长势效果较好;第二茬作物冬小麦硅钙材料处理产量、植株其他部位生物量最高,为12.23、18.97t/hm2。结合作物生长、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素吸收与转化方面,生物炭+明矾效果较好。综合盆栽与大田试验,结合作物生长、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素吸收与转化等方面,白云石、腐植酸+硅钙材料+生物炭、腐植酸+膨润土+生物炭+明矾+脱磷石膏、生物炭+明矾等处理综合效果较好。[来源:天津农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0]
23、碳基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耕地盐渍障碍的缓解作用(王洁)。主要研究成果:(1)生物质炭和泥炭施用对盐渍土的影响因其基本理化性质差异而不同。生物质炭通过丰富的钾离子,提升土壤溶液中钾离子含量,促进小麦幼苗对钾的摄入,提升其体内K+/Na+,以此减轻小麦对盐胁迫的抵抗;泥炭引起土壤溶液钙、镁离子浓度升高,钠吸附比显著降低,在改变土壤溶液的离子组成同时,推动土壤/碳基改良剂颗粒与土壤溶液之间离子交换反应的发生,并以此改善小麦幼苗生长的盐渍土壤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2)模拟夏季集中降雨条件下,不同用量水平的碳基改良剂对盐渍土淋洗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风化煤在淋洗过程中促进土壤盐分淋出,降低土壤溶液的钠吸附比,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添加量下,风化煤对盐渍土改良最佳。淋洗后,土壤中钠离子的去除率达到79.7%,钠吸附比降低68.1%,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小麦幼苗体内K+/Na+得到提高,其抗盐害能力增强。[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20]
24、有机物料与锌肥配施对土壤有效锌及小麦籽粒富锌的影响(董金琎)。主要研究成果:土施与叶喷锌肥配合对小麦籽粒产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就小麦籽粒锌含量而言,受二者主效应的显著影响,与单独喷锌(Zn1)相比,锌肥与黄腐酸配合喷施(Zn2)对小麦籽粒锌含量无显著影响,然而却提高了籽粒Zn累积量,这表明生物刺激素黄腐酸可提高小麦籽粒Zn的携出量。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来说,大量营养元素N、P、K并未受显著影响,而微量元素Fe的含量会因施锌而增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25、腐植酸肥施用对小麦-玉米轮作土壤CO2通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王晓雯)。主要研究结果:(1)与CK相比,2018-2019年度施用腐植酸肥均显著提高了CO2累积通量,其中2018年小麦季以化肥+1000kg/hm2碱活化腐植酸肥(AHA2)最显著,较全空白(Blank)提高26.68%,2019年小麦季以化肥+1500kg/hm2氧活化腐植酸肥(OHA3)最显著,其次为AHA2,较Blank分别增加18.52%、15.83%。(2)施用腐植酸肥的处理较CK土壤容重有所降低,2019年小麦季化肥+1500kg/hm2氧活化腐植酸肥(OHA3)和化肥+1500kg/hm2碱活化腐植酸肥(AHA3)土壤容重较CK分别显著降低5.54%、5.32%。与CK相比,腐植酸肥处理土壤部分理化指标(pH、EC、全氮、速效养分等)有所改善。两年的小麦季拔节期和玉米季大喇叭口期,施用腐植酸肥的所有处理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CK。(3)施用腐植酸肥有效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4)施用腐植酸肥显著地提高了小麦地上生物量及产量。2018年小麦产量除化肥+1000kg/hm2氧活化腐植酸肥(OHA2)和化肥+500kg/hm2碱活化腐植酸肥(AHA1)外,腐植酸肥处理较CK均显著增加。连续两年小麦季生物量、产量均以AHA2最高,2018年小麦季季生物量为14.15t/hm2,2019年为14.07t/hm2。综上所述,施用腐植酸肥能有效改善该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从生态农业角度出发,综合产量等经济效益考虑,施肥量以碱活化腐植酸肥中用量最佳。[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26、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李晨昱)。主要研究成果:腐植酸、生物炭、硅钙材料处理改善土壤硝态氮、有效磷、水溶性磷状况效果较好。综合三茬数据分析,腐植酸、生物炭、明矾、硅钙材料、生物炭+明矾处理降低有效磷和水溶性磷运移效果较好。从经济效益来看,经过三茬作物种植后,腐植酸和硅钙材料处理较好,投入产出效益分别为2.82万元/hm2和2.91万元/hm2。[来源:天津农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
27、冬小麦夏玉米新型尿素增产效应及机制研究(常凤)。主要研究成果:(1)冬小麦施用6%控失添加剂尿素和3‰腐植酸添加剂尿素较普通尿素分别增产10.73%和11.58%,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10.73和11.21个百分点。(2)冬小麦施用控失尿素、控失一次和腐植酸尿素分别较普通尿素显著增产17.03%、9.73%和13.33%,氮肥利用率增加15.56、15.45和13.27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增加6.40、3.66和5.01kg/kg。冬小麦生产中推荐施用控失尿素或腐植酸尿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8、腐植酸肥在几种果树和作物应用效果的研究(刘增照)。主要研究成果:在塿土上施用腐植酸肥,冬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要素均有所提高。用量为800kg/hm2处理效果最好,冬小麦产量为4851.93kg/hm2,增产率达14.7%;1600kg/hm2处理小麦穗数最高,增加了21.91个/m2;用量800kg/hm2平均穗粒数最高,为34.42个/穗,增加了2.18个/穗;用量800kg/hm2千粒重最高,为41.85g,增加了1.56g。腐植酸肥也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用量1600kg/hm2的土壤容重最低,为1.18g/cm3,较不施腐植酸降低0.17g/cm3;用量1600kg/hm2的总孔隙度最高,为59.07%;用量1600kg/hm2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最高,达28.03%,较不施肥腐植酸肥增加5.65%。土壤全氮含量增加效果不明显;用量1200kg/hm2速效磷含量最高,为25.66mg/kg,较不施腐植酸肥增加4.22mg/kg,提高了19.7%;用量1600kg/hm2的速效钾含量最高为127.25mg/kg,增加了12.55mg/kg,提高了10.9%;土壤pH降低0.13~0.19。[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9、不同处理方法对腐植酸结构性的影响及其对氮磷调控效应(马明坤)。主要研究成果:与对照磷肥相比,磺化腐植酸磷肥显著平均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14.1%,磷肥利用率提高12个百分点,0~20cm土层中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7.4%。其中磺甲基化腐植酸磷肥效果最佳。[来源: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30、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邓先亮)。主要研究成果:选用扬麦20为试材,以传统高产施肥总施氮量252kg/hm2及其4次施肥为对照,设一次性基施100%、90%、80%传统高产施氮量的含腐植酸的控释掺混肥、树脂包衣尿素和普通尿素为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传统高产施肥的产量为6783.3kg/hm2。传统高产施氮量条件下,一次性基施含腐植酸的控释掺混肥的产量比传统高产施肥提高2.21%,树脂包衣尿素、普通尿素的产量分别比传统高产施肥降低0.74%、27.76%;一次性基施含腐植酸的控释掺混肥和树脂包衣尿素均能达到传统高产施肥的产量水平,一次性基施普通尿素达不到传统高产施肥的产量水平。减量施氮条件下,仅90%传统高产施氮量的含腐植酸的控释掺混肥达到高产要求。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肥料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呈含腐植酸的控释掺混肥>树脂包衣尿素>普通尿素的趋势,千粒重呈普通尿素>树脂包衣尿素>含腐植酸的控释掺混肥的趋势。[来源: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31、增效复混肥料在玉米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李金鑫)。主要研究成果:(1)腐植酸、海藻酸和氨基酸增效复混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小麦产量增加12.28~15.96%。腐植酸和海藻酸增效复混肥使小麦穗数和粒重维持较高水平实现小麦的增产,而氨基酸增效复混肥能促进小麦分蘖成穗提高小麦的产量。(2)增效复混肥处理小麦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14.72%、15.33%和6.97%。增效复混肥还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小麦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平均增加13.20、9.98和11.37个百分点。(3)常规和增效复混肥减施20%小麦没有明显的减产。与全量的常规复混肥比较,腐植酸和海藻酸增效复混肥减施20%小麦分别增产7.74%和9.68%;增效复混肥减施20%小麦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平均增加了15.21、12.55、11.37个百分点,且小麦的农学效率也显著提高。(4)腐植酸和海藻酸增效复混肥可改善无机态氮在土壤中分布;小麦季0-20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32、新型尿素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的氮素去向研究(张艺磊)。主要研究成果:(1)培养试验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失尿素、聚能网尿素、腐植酸尿素三种新型尿素的N2O排放累积量显著减少了58.0%、53.5%、58.7%;氨挥发损失累积量降低了55.4%、53.1%、58.1%,但均高于尿素辅以NP或HQ。培养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与N2O排放量呈显著相关;土壤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呈现极显著相关。(2)大区试验表明,施氮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显著高于未施氮处理,其中控失尿素的产量最高,为8758.5kg/hm2;聚能网尿素次之,为8254.5kg/hm2;腐植酸尿素在三种新型尿素中最低,为8217kg/hm2。较普通尿素,控失尿素、聚能网尿素、腐植酸尿素氮肥利用显著提高了116.3%、29.3%、28.6%;其中控失尿素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5.9%。(3)15N微区试验表明,三种新型肥料中控失尿素的冬小麦产量最高,为9025.5kg/hm2;聚能网尿素次之,为8943.4kg/hm2;腐植酸尿素最低,为8212.0kg/hm2。控失尿素的氮素吸收利用效果最为突出,控失尿素、聚能网尿素、腐植酸尿素、尿素+NP较普通尿素总氮素利用率提高了28.2%、10.8%、14.3%和3.5%。[来源: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3、不同腐植酸级分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尿素的调控(张水勤)。主要研究成果:(1)不同腐植酸尿素施用对氮素转化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培养期间,腐植酸尿素处理土壤pH变化0.43~0.45个单位,低于普通尿素13%~19%,减小因尿素投入引起的土壤pH变化。腐植酸尿素在培养初期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抑制效应,使培养期氨累积挥发量降低了 4.6%~9.2%,以高pH段(pH9~10)级分相应的腐植酸尿素作用最显著。中高pH段级分相应的腐植酸尿素减缓了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速度,显著增加了土壤肥料氮留存量,培养结束时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3.5%~4.4%。此外,施用腐植酸尿素提高了土壤中胞外酶活性。(2)不同腐植酸尿素促进玉米/小麦生长和影响肥料氮去向的效应不同。腐植酸尿素提高了玉米/小麦地上部及各器官干物质量,并通过增加玉米的穗粒数和小麦的千粒重来实现作物增产。中pH段级分相应的腐植酸尿素对玉米籽粒的增产效果平均高于另两种腐植酸尿素7.3个百分点,与其肥料氮结合量较高结果一致;中高pH段级分相应的腐植酸尿素使小麦籽粒产量平均高于低pH段(pH3~4)样品11.8%;中高pH段级分相应的腐植酸尿素使玉米和小麦植株地上部对肥料氮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4.7~12和5.0~5.7个百分点,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增加了8.5个百分点,可能是非质子化碳含量较高的中高pH段级分结构稳定,与肥料氮结合更为牢固,利于尿素缓释和在土壤中的留存,与其对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相一致。[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34、滨海盐碱地控释掺混肥配施调理剂对玉米—小麦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朱家辉)。主要研究成果:(1)小麦栽培中,控释掺混肥(CRF)与农民习惯施肥(CCF)在0-20cm土壤中全盐量差异不显著,在20-40cm土壤中盐分降低较明显,降幅为6.6%~13.2%。(2)小麦各个生育期内,相比CCF处理,CRF在小麦大部分时期提高了土壤的硝、铵态氮、有效磷含量,在0-20cm土壤中,增幅分别为3.3%~17.0%,1.1%~24.3%和15.2%~33.8%。在20-40cm土壤中,增幅分别为5.5%~14.6%,9%~14.1%和23.2%~28.7%。(3)小麦大田试验中腐植酸复合肥、控释掺混肥配施微生物有机肥及配施有腐植酸调理剂的处理相比其它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均达到显著水平。(4)控释掺混肥小麦千粒重最高,为37.45g,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差异显著;小麦产量以控释掺混肥处理最高,达5963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5.4%,差异达显著水平。[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5、腐植酸对氮、磷肥增效减量效应研究(李军)。主要研究成果:(1)在等氮量条件下,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腐植酸尿素后小麦籽粒产量提高9.71%~16.76%,且在腐植酸增效剂添加比例为1%~20%的范围内腐植酸添加量与籽粒产量成正相关;腐植酸可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促进肥料氮向籽粒的转运,籽粒肥料氮吸收量增加11.90%~28.57%,并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和15N利用率;小麦土柱试验0~90 cm土层土壤中,腐植酸尿素处理的肥料氮残留量提高3.70%~28.53%,并减少了氮肥损失率。在等肥料量施用条件下,当腐植酸尿素的氮肥施用量较普通尿素减少20%时,小麦的籽粒产量仍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在培养试验中,与普通尿素相比,腐植酸可在前期抑制脲酶活性,减缓尿素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减少铵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尿素的氨挥发量减少3.07%~23.35%;同时可显著减少尿素的氮素淋出量,较普通尿素减少6.67%~19.72%,且随着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氮素淋出量逐渐减少。(2)腐植酸磷肥肥效及磷素转化研究在等磷量条件下,与普通磷肥相比,在腐植酸增效剂添加比例为1%~20%的范围内,施用腐植酸磷肥后小麦籽粒产量增加9.60%~15.78%。在等肥料量施用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降低,小麦的籽粒产量逐渐降低,当腐植酸磷肥处理的施磷量较普通磷肥减少20%时,小麦的籽粒产量并未显著降低。腐植酸可提高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培养期间较普通磷肥平均高出6.75%~21.13%,随着培养的进行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逐渐降低,前期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与腐植酸添加量呈正比。与普通磷肥相比,腐植酸磷肥可提高土壤中的Ca2-P、Ca8-P、Al-P,降低土壤中的Fe-P含量,短期内对土壤中的O-P、Ca10-P无明显影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
36、减氮配施腐植酸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的增产效应及机理研究(袁天佑)。主要研究成果:(1)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常规施肥减氮15%配施腐植酸(T5)的效果最佳。(2)腐植酸与氮肥配施可以有效促进冬小麦和夏玉米植株各器官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与常规施肥即单施氮磷钾(T2)处理相比,T5处理的冬小麦籽粒氮含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以及地上部总氮累积量在豫北潮土区和豫南黄褐土区分别显著增加了24.24%、29.12%、21.96%和23.02%、29.12%、18.92%(P<0.05)。不同氮肥与腐植酸配施处理下,以T5处理的地上部总氮累积量最高,在两个生态区分别显著高于常规施肥+腐植酸(T4)、常规施肥减氮30%+腐植酸(T6)处理1.43%、21.04%和2.56%、18.87%。(3)对于冬小麦的氮肥利用效率而言,在两个生态区均以T5处理的最高,分别比T2、T4、T6处理显著增加了82.34%、51.93%、15.89%和67.45%、60.79%、9.27%,且与T2和T4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的经济效益在两个生态区均以T5处理的最高,分别高于其他施肥处理7.15%~64.98%和7.23%~64.96%,差异显著(P<0.05)。[来源:甘肃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
37、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去向及平衡状况研究(庄振东)。主要研究成果: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最高产量施氮量为N265.0kg/hm2,全年最佳环保施肥量为N382.0kg/hm2~N510.0kg/hm2。施用脲基活化腐植酸氮肥和常规掺混腐植酸氮肥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50.5%、19.2%;小麦季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22.7%、8.6%;小麦季氮肥残留率无明显差异。腐植酸氮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氨挥发损失减少氮肥淋溶损失,减少氮肥向土壤深层迁移,小麦季氮肥损失率分别减少20%、6.3%。腐植酸氮肥可改善氮肥在土壤中分布并促进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脲基活化腐植酸与常规掺混腐植酸比较,脲基活化腐植酸效果更加明显。全年内,脲基活化腐植酸氮肥和常规掺混腐植酸氮肥氮肥残留率分别增加4.9%、2.8%,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14.3%、6.0%,氮肥损失率分别降低19.1%、8.6%。施用脲基活化腐植酸氮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氮素盈余,增加土壤氮素矿化量。[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8、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拌种剂的研制与应用(王兴)。主要研究成果:通过综合评判值,得出各配比拌种剂提高小麦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BZJ-3>BZJ-4>BZJ-6>BZJ-2>BZJ-8>CK-1>BZJ-9>BZJ-1>BZJ-5>BZJ-7>CK-0,即BZJ-3(0.025mg/L脱落酸、40mg/L氨基酸、400mg/L腐植酸、8.0mg/L硫酸锌)综合效果最优;拌种剂显著提高冬小麦翌年的返青率及分蘖节数,返青率及分蘖节数大小的顺序分别是BZJ-3>CK-1>BZJ-4>BZJ-8>BZJ-6>BZJ-9=BZJ-1>BZJ-2>BZJ-5>BZJ-7>CK-0、BZJ-3>CK-1>BZJ-4>BZJ-6>BZJ-1>BZJ-8>BZJ-2=BZJ-9>BZJ-5>BZJ-7>CK-0。穗粒重大小的顺序依次是BZJ-2>BZJ-8>BZJ-1>BZJ-3>BZJ-4>BZJ-6>BZJ-5>CK-0>BZJ-7>BZJ-9。[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39、种衣剂对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张成亮)。主要研究成果:(1)种衣剂处理组冬小麦的株高、分蘖数、秧苗湿重、干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以第2组(有效成分:0.264mgABA,160mg氨基酸、240mg黄腐酸及1000mg硫酸锌)和第8组(有效成分:0.792mgABA、160mg氨基酸、120mg黄腐酸及1500mg硫酸锌)差异显著。(2)种衣剂处理组冬小麦叶片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种衣剂提高了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有利于其苗期抗寒性的增强。(3)种衣剂处理组单株小麦的穗粒数、穗粒重及有效穗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第2组及第8组与对照组对比,上述指标差异最明显,其中穗粒重增加4.49%,穗粒数增加为16.67%。在生产实践中选用第2组、第8组种衣剂对冬小麦种子进行包被,对于小麦的生长、高产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苗期抗旱生长的影响(唐晓川)。主要研究成果:(1)腐植酸钾(HA-K)、a-萘乙酸(NAA)、水杨酸(SA)和复硝酚钠(CSN)等四种调节剂的浓度梯度试验表现出相近的趋势,即随着调节剂浓度的由低到高,其对冬小麦的调节作用先由不显著到显著,再到出现负面效果。每种调节剂都有其最佳作用浓度,HA-K在浓度为50mg/kg时能显著提高矮抗58幼苗的株高,NAA在浓度为0.1mg/kg时能发挥同样效果,SA在浓度为0.025mmol/L时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对幼苗株高、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和总生物量均有显著提高作用。(2)HA-K和SA复配试验表明,在蒸馏水培养条件下,HA-K+SA处理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弱于两种调节剂单独作用,在PEG胁迫条件下,HA-K+SA对幼苗无显著保护效果,甚至对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指标造成了负面影响,说明这两种调节剂复配可能发生了不良反应。[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