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肥料专委会新闻资讯站

大多数人认为,管理工作主观性强、灵活度大,工作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实现管理标准化更是有一定难度。但是新疆公司的胡磊却不这么认为,一本“台账”做管理是他对标准化工作最有力的解释。他能将工作中的关键数据巧妙地转化为一套标准化的作业台账,实现流程管理,通过与绩效挂钩,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数据展示,提升工作效率;通过结果和预期验证,实现目标要求。走进他的管理范围内,能够发现很多管理台账,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更重要的是为标准化管理摸索出了更清晰的方向。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胡磊这本“台账”里的管理智慧发挥得更加明显,为公司产品发运工作高效率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1.jpg


一本台账,让物流管理流程化


胡磊是复合肥事业部管理运营部经理,入厂以来从事了生产、企管、人事、仓库、信息、磅房、物流、销售等管理工作。长时间管理工作使他形成了从深层次分析问题、不找到问题背后原因不罢休的性格。他对管理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做法,每次遇到问题,他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操作流程不通畅?是缺乏管理制度?是缺少奖惩措施还是员工积极性不高?他都会一一做出分析、找出员工积极工作与目标要求的契合点,改进提升。


2.jpg


“台账”管理是他系统思维、数据运用、业务掌控的集中体现,仓储管理的一本“台账”,涉及到了账物、烂袋、发货时效、倒运、装车方式、库存、流向、出口三胺(定制要求)、批次号、备注信息等管理科目,胡磊将这些信息设计在一本台账中,形成了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打开这本台账,可以查阅到物流管理模块中所有的信息和管理动作,流程顺畅,管理高效。这本台账从2016年诞生到2023年9月14日正式切换上线,为仓库的管理运行了近8年,期间不仅保障了账物相符,始终让烂袋率保持在0.06%以下,让保管员交接班从2个小时缩短到15分钟,而且把成品管理潜在需求实现了标准化,账物风险降低到了零。


一本台账,让仓库管理标准化


对于安全工作,刘董事长讲过,要用责任心去落实每一项制度。公司产品发运工作量大,平均每天有五十辆货车来回倒运发货,再加上从成品接货,与之相关联的叉车有十几辆来回作业,30多名工作人员维持运转,许多人员和车辆混杂在一起,想要实现标准化,难度可想而知。通过现场跟班作业观察,结合新疆仓储的特点,胡磊为物流制定了作业方针:“安全、准确、整洁、高效”,他要求所有的数据准确、环境整洁、管理高效都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

确定作业方针后,他让全体人员针对每一个词语所覆盖的工作讨论职责分工。安全方面主要是通过识别工作场所中隐藏的各类风险隐患,制定对应的措施,并将其形成标准条款和考核标准模块,如:在叉车行驶速度、过十字路口鸣笛、出入路线分开行驶、烂袋停车整理、遇前方有人停车等危险因素制定工作标准,规范叉车行进动作;对外来人员入库,要求必须穿戴反光背心、有专人带领、走规定好的人行道等行为动作,确保人员入场安全;对外来运输车辆,实施定置管理,车辆到达拉运地点,工作人员会在车前后拉警戒带、前后轮放防滑墩、发放司机作业牌,开展三项固定动作保安全,装车完成后,由最后一名装车人员确认信息,运输车辆方可离开。这些标准化动作均在细微之处做改善,员工的安全意识有了显著提升。

3.jpg

走进工作现场,每一辆工作车辆都非常有序地开展工作,不用人员现场吆喝和指挥,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工作,并按照标准化流程高效执行,大大改善了现场安全作业环境,确保了人员安全,提升了工作效率。

准确、整洁、高效等三个模块也有对应的考核标准,为了确保大家认真执行,除了培训之外,胡磊还将这八字方针按照权重设计了激励考核系统,并将烂袋率、装车时效和管理行为加入到了绩效评价当中,从数据搜集到个人激励一清二楚,员工都将目标紧盯在如何干好工作上,不断为提升管理向物流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资源需求,一本“台账”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


一本台账,让复杂的管理数据化


工具和方法比努力更重要,2002年用Excel造发工资,胡磊是公司第一批的开拓者,加上有问题必须解决的性格,让他在日常办公的同时熟练掌握了各种核算公式,他的“台账”管理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系统思维,数据组合,报表设计产生的。

在胡磊同志的带领和管理下,事业部在仓储管理、保管员绩效、站台绩效、综合绩效、目标结果、赊销、业务员考勤、库存等方面都沿用了一本台账的管理理念,把原本繁琐和复杂的工作通过流程梳理,职责分工,标准确定,绩效考核,整合了文件要求、审核、审计、会议纪要,领导布置、情况通报等各类工作在系统中,从源头策划就杜绝了工作不被落实的风险,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如:异地库不仅多,而且结算的规则不尽相同,每个月的核算工作占据了平台人员大量的时间,胡磊知道后,和平台一起讨论工作中的关键点和公式运用,设计出一本“台账”将所有异地库的结算工作标准化起来,到了结算日,将NC数据导出来,复制粘贴到该台账里边,瞬间就可以得到结算的数据,而且准确率高。

由于销售工作的特殊性,后台的管理几乎都跟数字有关,这就给一个“台账”做管理提供了支撑。他的这一工作理念已经深入到管理运营部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大家在工作开展的时候都在想着这项工作能不能将数据自动计算,标准化作业,风险小,效率高,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几个公式,也都在将该技能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中。都想实现一张Excel表,数张工作簿、一套公式就可以将一堆原始数据转变成为管理需要的数据系统。


一本台账,让工作结果绩效化


一个部门的效率在组织当中只是动车组的一节,如何让上下工段都可以系统平稳过渡,无缝对接,一直都是胡磊在研究的课题。公司液体肥的配送由物流服务处负责,他就给物流设计了一本“台账”,记录销售申报的计划都在哪一天,能提前几天,配送的都是哪一种车型,送了多少吨,送到了哪一个施肥罐,哪一天送的,通过这本台账分析得出,销售在提货时,紧急计划非常多,这就给生产和物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随着业务提货量的逐年增多,这种计划申报模式很可能就是制约我们落实“七个承诺”的关键要素。他将台账搬到线上,规范接口信息的传递标准化,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让上下工段共同提升。

永平公司的叉车自承包以来一直执行的是月工资,与保管员和装卸工的薪酬模式不同,造成叉车工的积极性不高,经过沟通是管理数据太多,为了让装车涉及的叉车工、保管员、装卸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根据永平公司的业务模式,他亲自为永平公司设计了一本“台账”,让叉车工也实现了计件工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那些工作能力强的叉车工也实现了自身价值,有些跳槽的员工也回流到永平公司继续工作。 


4.jpg


一本台账,管理出骄人的成果和效率


胡磊同志的大胆创新让公司的运营效率大幅度提升。他通过改变了上站车辆装车模式,上站车的装车效率由之前的半小时变为现在的8分钟,效率足足提升两倍。春节期间,在人员锐减三分之二的情况下,他们仍然能保持有序发运,10天完成发运8300吨,高效完成公司春节发运任务。此外,公司每发一火车皮产品,需要向铁路运输公司缴纳100元保费,防止产品途中破损或缺失,每年需花费数十万元,关键是保两万多元的损失,非常不值当。胡磊提议取消参保,在“台账”中自行统计,如果产品发运至客户手中出现缺失,直接由公司赔偿损失。经过这一改进,公司每年可节约五十多万的保费,同时也缩短了公司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时间。


5.jpg


“围绕客户找需求,围绕需求找资源,围绕资源想办法”这是胡磊对心连心之魂“自己艰苦奋斗、满足别人需求”的理解,他坚信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领导的干部。为员工搭建平台,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环境,让广大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好服务和资源支持,团队的内耗才会更少,正能量才会更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把管理数据整合到一本台账上其实就是贯彻集团总经理张庆金所讲的“梳理流程、职责分工、标准清晰、奖惩及时”的管理理念,执行刘董事长所说的“要有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6.jpg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理既要有目标也要有方法,更要有工具,胡磊能用一本“台账”做管理,是他坚持熟悉业务、坚持分析数据、坚持管控风险、坚持员工体验、坚持严格标准的工作理念的结果。简单、高效的管理是标准化工作的目标,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总结:管理流程化、流程数据化、数据表格化、表格标准化、标准绩效化。他希望将更多的模块标准化,组合成大的系统,设计出心连心芯片“1000”,高效能、低功耗,让一本“台账”的智慧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