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肥料专委会新闻资讯站


建设农业强国,农资行业大有可为

——访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高鸣

来源:中国农资周报 作者:《中国农资》 记者 牛立亭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那么,农资行业应如何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处长高鸣。

保供稳价

肥企要做好三点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行业应立足我国国情,将我国由化肥大国发展为化肥强国,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以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高鸣提议,为将我国发展成为化肥强国,化肥行业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化肥行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生产能耗,将成本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其次,要提高先进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强化肥与种子、农药、农机等的协同研发,构建行业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再次,要依托骨干企业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形成高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最后,化肥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成本共担、优势互补,进而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是强化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我国化肥的生产、销售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一要鼓励农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切实保障上游产业链安全稳定;二要促进化肥相关产品深加工和多元化发展,鼓励农资企业向下游拓展产业链条,考虑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利用;三要创新发展符合消费需求的产销结合新模式,努力实现由产品提供商向方案提供商、由生产经销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

三是提高化肥行业规范化程度。具体是,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经济运行监测,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推动大数据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实现产品、市场和效益的动态监控及预测预警,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科学决策水平;积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化肥品牌培育计划,培育一批“高质量、规范化”发展的化肥品牌,推动化肥行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增产提质

要从四方面发力

高鸣认为,农资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做好四点,有助于保障粮食增产提质。

一是畅通供应网络渠道。农资企业要积极开展厂商对接,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提前协调落实铁路、水路、陆路发运计划,保障农资及时调运、配送;要推动渠道下沉,提升对终端网点的辐射带动能力,创新农资营销、配送和服务方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尽快把各类农资商品配送到基层,确保不脱销、不断档、不误农时。

二是优化农资供应结构。农资企业要分析研判当地农业生产形势,摸清农民种植结构变化,增加适销对路品种,加大余缺调剂。针对不同区域市场需求和农作物特点,还要精准提供科学施肥用药方案,有效服务小农户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此外,还要继续加大有机肥、水溶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高效环保优质农资的供应。

三是落实农资储备任务。农资企业应当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承担化肥、农药、种子等重要农资储备,健全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流程,保质保量做好重要农资储备工作。

四是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农资企业要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加大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技术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力度,推广农资高效施用技术。

五是加强农资质量管理。农资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加强企业自律,严格农资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流入市场。

保障粮安

要聚焦耕地和增效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农资行业必须做好减肥增效和耕地保护文章。

一是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农资行业要深入研究化肥农药的作用机理,加强含腐植酸肥料、生物有机肥、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发酵生物农药等绿色高效产品的研发推广,实现从原料、加工、流通到施用的各环节绿色环保,助力土壤修复和耕地质量提升。在发展新产品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对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等产品的开发力度,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化工多联产板块。

二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骨干企业凝聚产学研各方力量,形成有效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

三是积极参与化肥农药使用监测评估行动。农资行业要协助有关部门构建化肥农药使用监测、评估支撑体系,制定监测评估办法,为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还要明确化肥农药使用评价指标,定期分析、研判化肥农药监测数据,科学评估其效果和作用。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和推广普及。农资行业应强化农药安全使用知识、肥料知识与施肥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普及,提高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水平,促进减量使用,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抓住机遇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会议提出:“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农资行业要抓住机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发力。

其一,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农资企业要适应农业深化改革和集约发展的新要求,推动经营理念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通过农企对接的方式,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其二,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资企业尤其是农资的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拓展延伸服务领域,与农业投入品、种植技术、农机装备、农业金融、粮食收储、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建立有效协作平台,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推动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在供应、生产、销售、施用、服务过程中互通共享与应用,实现生产与使用无缝衔接,为农民创造新的增值服务。

其三,创新服务模式。农资企业要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等的差异,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服务,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系列化服务,打造既适应于农业现状又着眼于农业未来发展的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