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近5年10项腐植酸肥料燕麦试验效果显著

时间:2022-12-12   作者:   来源:




近5年10项腐植酸肥料燕麦试验效果显著

燕麦被称为“五谷之王”。实践证明,腐植酸肥料具有促进燕麦植株生长、增加燕麦产量、增强燕麦抗性、提升燕麦品质等作用,且效果显著。现择选10篇腐植酸肥料在燕麦上应用的文献集结于后,与大家分享。

1、张志芬研究了腐植酸对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白燕2号)叶片可溶性糖组分和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干旱胁迫喷施腐植酸(HA)主要影响的是核糖和蔗糖,与CK相比,重度干旱胁迫核糖含量增加5.78%,蔗糖含量增加83.08%,差异显著(P<0.05,下同),重度干旱胁迫下喷施HA后,核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重度干旱胁迫下,内源酸性激素脱落酸(ABA)、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含量显著升高,生长素(IAA)含量显著降低,重度干旱胁迫下喷施HA后ABA、JA和SA含量显著降低。蔗糖含量与ABA、IAA含量显著相关,JA含量与细胞结构物质木糖、岩藻糖和核糖等戊糖含量均显著正相关,SA、ABA含量与糖信号物质果糖、葡萄糖含量显著负相关。可见,HA可以通过调控糖组分和内源激素缓解重度干旱胁迫伤害。[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9):11~20]

2、孙雯研究了水分和腐植酸对燕麦(蒙农大燕1号和内燕5号)光合、糖代谢及产量和β-葡聚糖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在全生育时期的光合速率在拔节期最高;抽穗期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是土壤水分限制;灌浆期时灌水处理的光合速率均高于天然降水的处理,叶面喷施腐植酸肥料之后胞间CO2浓度与气孔导度受水分和腐植酸的影响显著。所有处理在开花后各器官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呈先增高后降低变化,20d时含量最高,几种糖在各器官中含量均表现为叶>茎>穗颖;两个品种在收获期的β-葡聚糖含量均表现为干旱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处理最高,证明其含量与水分呈负相关,与腐植酸呈正相关关系;两个品种在灌水处理下产量均高于天然降水的处理,喷施腐植酸处理高于喷施清水的处理。其中蒙农大燕1号、内燕5号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喷施HA的产量较干旱胁迫条件下喷施清水的处理分别高45.41%、75%。内燕5号的产量在喷施腐植酸的条件下,正常供水较干旱胁迫处理高74.15%。综上,水分对燕麦产量的形成呈正相关,β-葡聚糖含量与水分呈负相关,而腐植酸在水分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对燕麦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均有提高作用。[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赵宝平等研究了不同水分与腐植酸处理对裸燕麦(内燕5号)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WT)处理相比,45%田间持水量(FWC)处理下喷施腐植酸(HA)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提高16.7%、7.0%和15.1%,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14.1%、16.7%和6.3%,丙二醛含量分别下降20.3%、11.2%和7.8%(P<0.05);喷施HA叶片脯氨酸含量均上升,且45%FWC显著高于75%FWC处理,在抽穗期达到最大。45%FWC处理下,拔节期喷施HA植株小穗数显著增加,抽穗期喷施HA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且单株籽粒重增加幅度均超过10%(P<0.05);75%FWC处理下,喷施HA后植株单穗粒数显著增加,且单株籽粒重在抽穗期增幅最大。建议水分胁迫条件下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喷施HA,正常水分条件下在抽穗期喷施HA。[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0,38(5):71~78]

4、朱珊珊等研究了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燕麦(燕科2号)叶片碳同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喷施腐植酸能显著提高燕麦叶片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活性,降低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显著增加燕麦的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0%时效果最优,其中喷施腐植酸处理的Rubisco、PEPC和GAPD活性较CK分别提高19.17%~34.41%、21.43%~38.24%、19.85%~39.59%,GO活性较CK降低13.64%~18.39%,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CK分别增加2.09%~16.56%和8.46%~10.26%。[来源:《麦类作物学报》,2021,41(6):722~730]

5、王琦等研究了不同灌水量下喷施腐植酸对燕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mm和120mm灌水量下,腐植酸(HA)处理的株高、单株叶面积、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提高(P<0.05),胞间CO2浓度(Ci)降低,60mm灌水量下各指标增幅高于120mm灌水量;Pn平均分别提高了43.4%和36.3%,单株叶面积平均分别提高了54.3%和34.7%(P<0.05);与不喷施(CK)相比,喷施HA后籽粒产量显著提高,60mm和120mm灌水量下增产率分别达22.7%和18.0%,穗长和单穗粒数均显著增加(P<0.05);而等量清水(WT)处理对植株形态、光合参数和产量等指标无显著影响。180mm灌水量,HA处理Pn和单株叶面积较CK和WT显著增加,籽粒产量提高幅度不显著。[来源:《作物杂志》,2021(1):98~103]

6、皇甫红芳等研究了喷施腐植酸叶面肥对燕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适量的水溶性叶面肥能促进燕麦单株穗铃数的增加,而喷施过量的叶面肥反而降低单株穗铃数。各个处理对燕麦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不同稀释倍数的腐植酸水溶性叶面肥对燕麦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说明喷施适量的水溶性叶面肥能改善燕麦生物性状,增加每穗粒数、千粒重,促进燕麦的生长,增加燕麦单株穗铃数,腐植酸叶面肥稀释500倍时,燕麦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都最高,分别为11776.8kg/hm2和2237.0kg/hm2,而进一步增加稀释倍数,燕麦增产效果下降。[来源:《农业科技通讯》,2021,(11):169~172]

7、周海涛等研究了S-诱抗素和黄腐酸对干旱胁迫下皮燕麦(冀张燕5号)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黄腐酸和S-诱抗素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冀张燕5号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在正常供水、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S-诱抗素处理分别较对照增产27.04%、25.65%和37.11%,效果优于黄腐酸处理。S-诱抗素对产量的提升影响最大。[来源:《农学学报》,2021,11(2):30~34]

8、王静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物质对燕麦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腐熟牛粪有机肥、腐植酸复混肥、聚丙烯酰胺、生物有机肥4种土壤改良物质处理均提高了0~40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增幅在1.59%~42.98%之间;均提高了0~40cm土层>0.25mm土壤团聚体含量,改善了土壤容重、紧实度、孔隙度;腐植酸复混肥与腐熟牛粪有机肥处理使0~40cm土层土壤pH值降低,聚丙烯酰胺和生物有机肥处理则使土壤pH值升高;均显著提高了燕麦株高,增幅为0.75%~7.45%;均提高了燕麦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幅为15.13%~28.57%、8.50%~17.50%。综合考量各土壤改良物质对燕麦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等因素的影响,可优选腐熟牛粪有机肥作为阴山北麓及相似生态类型区的土壤改良物质,其次为腐植酸复混肥。 [来源:《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15~16]

9、李英浩等研究了重度干旱胁迫下燕麦(燕科2号)叶片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喷施腐植酸水溶肥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CK)相比,燕麦叶片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提高,且均在喷施腐植酸(HA)后比重度干旱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但此时活性氧的水平仍显著高于CK;燕麦叶片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氨肽还原酶和谷胱氨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而其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它们在喷施HA后均比重度干旱胁迫处理显著提高,但各酶活性仍不同程度低于CK;燕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下降,喷施HA后又比重度干旱胁迫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CK。[来源:《西北植物学报》,2022,42(5):803~810]

10、李英浩等研究了水分和腐植酸对燕麦(蒙农大燕1号和内燕5号)果聚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燕麦品种茎、叶、穗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含量均随开花后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且两品种各器官中的NSC组分含量大致相同;与CK相比,在灌水条件下喷施腐植酸(HA)后蒙农大燕1号穗部的果聚糖含量提升幅度明显大于旱作条件;喷施HA后蒙农大燕1号叶片中果聚糖外水解酶和转化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27.1%和30.6%,单穗粒重显著提高了55.9%,且与旱作条件下相比提高幅度更大;蒙农大燕1号籽粒千粒重和单穗粒重与叶片果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来源:《应用生态学报》,2022,33(5):1320~1330]

(中腐协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