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年20项腐植酸、腐植酸肥料水稻试验效果显著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水稻是国人重要的口粮,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可显著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现将近3年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在25个水稻品种上的20项田间试验成果集于后,与大家分享。
1. 宋挚等以粳稻“盐丰47”为供试材料,探究了黄腐酸钾作为水稻拌种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当黄腐酸钾用量为拌种量的1%时,可有效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黄腐酸钾配合常规拌种剂使用,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根长、茎基宽、鲜重、干重等指标,降低秧苗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秧苗可溶性蛋白含量,从而提高秧苗生理活性和素质,进而提高秧苗抗逆性。[来源:《腐植酸》,2020(2):51~55]
2. 徐培培等以“南粳4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追施含腐植酸水溶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随水冲施的方式追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进而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施用含腐植酸水溶肥5 L,有机水稻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源:《上海农业科技》,2020(2):85~86]
3. 徐桂红以“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腐植酸蓝膜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每亩腐植酸蓝膜控释肥(N+P2O5+K2O为29-8-8)66 kg处理和减氮10%腐植酸蓝膜控释肥(N+P2O5+K2O为26-8-8)66 kg处理能有效改善水稻的农艺性状,具体表现为叶色不退绿、分蘖多、叶面短宽、生育进程快、株高矮,后期不脱肥,增产效果显著,比常规施肥每亩提高57.8、22.1 kg,增产9.5%、3.6%,每亩增产效益增加179.18、68.51元,产投比提高0.55和0.56。[来源:《南方农业》,2020,14(21):186~187]
4. 王鹏举等以“金两优534”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可增加水稻穗粒数,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改善水稻经济性状,增产率为11.2%,净增产值2130.5元/公顷,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7):85~86]
5. 卢丽娟等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穗期喷施叶面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钾、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高效腐植酸等7种叶面肥在水稻穗期喷施,可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产量;同时,穗期喷施叶面肥可以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其中生化素植物多糖、高效腐植酸和微量元素水溶肥处理还可降低垩白粒率。从产量和效益方面综合考虑,水稻穗期喷施叶面肥增产增效最多的是润垦磷酸二氢钾,然后依次为含氨基酸水溶肥、禾丰磷酸二氢钾、14-16-12硫酸钾型水溶性肥料、高效腐植酸、生化素植物多糖、微量元素水溶肥。[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2020,37(1):46~50]
6. 苏冰霞等以“中早25”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平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处理对湖北大冶土壤pH值和生长期水稻各部位(根部,穗部,叶片,茎部10、20、30 cm等)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区(常规施肥)相比,施用量为10和20 kg/667 m2含腐植酸水溶肥料使抽穗期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分别降低64.54%~97.42%、91.78%~98.79%,灌浆期水稻各部位镉含量分别降低44.97%~75.30%、41.82%~72.80%;而抽穗期水稻各部位镉含量比灌浆期水稻各部位镉含量低,抽穗期土壤pH值较灌浆期土壤高,土壤pH值较对照区变化显著。[来源:《热带农业科学》,2020,40(10):30~34]
7. 韩哲等以“圣稻14”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几种新型肥料对水稻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几种新型肥料在氮素施用量减少25%、磷素和钾素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均可提高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增产6.01%~18.50%,增收895.80~3250.69元/公顷。纳米控释掺混氮肥+黄腐酸液体肥、黄腐酸复合肥+黄腐酸液体肥的施肥效果突出;以磷钾肥、腐植酸、海泡石、硅藻土配制成的添加剂增效磷钾肥效果较好;纳米控释掺混氮肥、黄腐酸复合肥配合施用黄腐酸液体肥可以提高肥料效果。[来源:《肥料与健康》,2020,47(4):14~20]
8. 黄家怡等以早稻“陵两优268”和晚稻“桃优香”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氮、磷各减量20%配施腐植酸(900 kg/hm2)、生物炭(2250 kg/hm2)对水稻产量和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减量20%同时配施腐植酸和生物炭处理双季稻产量高,且氮、磷流失少,是最好的施肥方式,该施肥方式相比于氮、磷各减量20%处理早稻田面水中总氮、可溶性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可溶性磷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16.35%、13.45%、17.39%、14.06%、13.21%、13.95%,晚稻田面水中相应指标分别下降了10.51%、10.78%、9.43%、16.90%、12.90%、13.33%。[来源:《河南农业科学》,2020,49(8):31~44]
9. 林海涛等以“临稻1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3种高效氮肥(水性树脂包膜尿素、水性树脂+改性腐植酸包膜尿素、稳定性尿素)对麦茬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3种高效氮肥提高了水稻生长中期的叶绿素含量;植株氮含量却未有明显变化,较好地实现了氮素供需在水稻生长时期的匹配,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提高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大幅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3种高效氮肥中,水性树脂+改性腐植酸包膜尿素表现最为突出,是实现水稻减肥增效的最佳选择,比农民习惯施氮氮肥利用率提高62.0%,产量增加4.6%,相对收益增加2310.5元/公顷。[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20,52(11):36~40]
10. 马晓晶等以“川6优71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黄腐酸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复合肥可以促进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生长势,促进水稻分蘖期至成熟期单株干物质量的积累,能提高水稻灌浆速率,促进水稻增产,改善稻米品质。矿物源黄腐酸复合肥和生物源黄腐酸复合肥处理的灌浆速率分别为112.355毫克/(100粒·天)和104.807毫克/(100粒·天),与普通复合肥处理的99.479毫克/(100粒·天)差异达显著水平;矿物源黄腐酸复合肥和生物源黄腐酸复合肥处理的产量分别比普通复合肥提高15.43%和11.60%,且矿物源黄腐酸与复合肥结合的效果优于生物源黄腐酸。[来源:《腐植酸》,2021(4):43~49]
11. 王颖等在沈阳市辽中区、抚顺市新宾县、辽阳市辽阳县、辽阳市灯塔市、铁岭市开原市5个水稻主产县,分别以“盛丰2059”“稻花香2号”“富稻289-598”“金丰20”“北粳1604”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含腐植酸土壤调理产品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含腐植酸土壤调理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稻实粒数,减少瘪粒数,实现水稻增产,较常规施肥增产3.83%~18.80%。[来源:《辽宁农业科学》,2021(4):7~11]
12. 张会平等以“郑旱10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腐植酸钾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8000倍稀释液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后期幼苗生长的各项形态指标均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而1∶500倍稀释液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来源:《腐植酸》,2021(5):36~39]
13. 梁智慧等以“龙粳42”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黄腐酸有机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水稻施用黄腐酸有机肥可使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提前,有效穗数增加68穗,千粒重增加1.3 g,产量增加745.5 kg/hm2。[来源:《现代化农业》,2021(8):20~21]
14. 王紫等以“辽粳401”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可加快生育期进程,对水稻的促早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水稻产量有增产效果,增施黄腐酸生物有机肥30 kg/667 m2的增产效果最好,同时,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增施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可减少化肥施用量,可在沈阳市苏家屯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来源:《北方水稻》,2021,51(4):13~15]
15. 曹凯等以“两优7058”为供试材料,设置2水平腐植酸用量(H1:0 g/kg和H2:20 g/kg)、2水平氮肥用量(N1:0 g/kg和N2:0.5 g/kg)、4水平磷肥用量(P1:0 g/kg,P2:0.30 g/kg,P3:0.55 g/kg和P4:0.80 g/kg),分析不同腐植酸、氮肥和磷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生土碳氮和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氮肥和磷肥均可显著促进水稻增产,但显著降低了微生物量氮含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铵态氮含量,但施用腐植酸有相反的效果。施用腐植酸显著降低了磷肥的农学利用率,H1N2P3处理磷肥的农学利用率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72%~1700%。[来源:《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383~2387]
16. 宋挚等以“连粳16”为供试材料,探究了叶面喷施黄腐酸钾对水稻产量、品质、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和破口期各喷施一次黄腐酸钾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品质、氮钾养分的积累。其中以200 mg/L为最佳喷施浓度,产量提高24.54%,氮积累量提高28.46%,钾积累量提高47.55%,整精米率提高8.37%。[来源:《腐植酸》,2022(1):52~55]
17. 王寒梅等以“沈19-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生物有机肥对水稻植株分蘖数、实粒数等具有促进作用和增产效果,以每亩施用20 kg黄腐酸生物有机肥所获得的收益较多;此后增加黄腐酸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则水稻增产幅度会下降,种植收益随之降低。[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2(3):21~22]
18. 安之冬等以“徽两优882”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育秧基质配施腐植酸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氮磷钾肥和腐植酸优化施肥处理所育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根系形态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在育秧10天后显著优于CK处理。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腐植酸优化施肥处理所育水稻秧苗在秧龄20天时秧苗壮苗指数比配施氮磷钾肥处理提高8.62%;水稻植株氮、磷和钾净吸收量分别比配施氮磷钾肥处理提高3.65%~13.12%、3.76%~16.06%和4.22%~13.12%,以上指标均在秧龄15天时达显著性差异水平。腐植酸优化施肥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比配施氮磷钾肥处理分别高2.63%和1.19%,水稻产量增加4.30%,表现出显著差异。[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2022(6):173~181]
19. 肖富容等以粳稻“美锋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添加腐植酸和生化抑制剂尿素在黄土水稻栽培中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1)相比尿素单独施用,腐植酸的添加能抑制土壤硝化作用,明显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稻谷产量、稻谷吸氮量,分别提高13.3%、21.7%,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相较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处理,腐植酸的添加未对尿素氮转化特征造成显著影响,但其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植株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8.0%、9.3%。(2)在黄土地区种植水稻,应首选腐植酸与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结合配方制成新型高效稳定性增效尿素肥料,其次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与腐植酸配合施用效果也较好,2种配方均有利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而2-氯-6-三甲基吡啶与腐植酸结合产生负效应,其效果明显不如单一添加2-氯-6-三甲基吡啶的效果。[来源:《生态学杂志》,2022,41(9):1717~1725]
20. 王潇潇等以“宁粳6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黄腐酸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生长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50~800 mg/L黄腐酸处理水稻幼苗6天后,当黄腐酸浓度超过100 mg/L时显著促进水稻种子根的伸长生长;黄腐酸浓度超过400 mg/L时,与对照相比水稻的平均侧根长和侧根密度显著增加。(2)与对照相比,低浓度黄腐酸处理对水稻幼苗根尖生长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400 mg/L黄腐酸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内源生长素的含量。(3)外源黄腐酸可能通过调控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合成、极性运输或信号转导来调控水稻根的伸长生长和侧根的发育。[来源:《西北植物学报》,2022,42(5):811~818]
还有大量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证明,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在水稻种植中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稻米即生命,开发新一代腐植酸水稻专用肥包括腐植酸拌种、蘸根、育秧、壮苗等系列产品,于水稻安全生产,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腐协《腐植酸》编辑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