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又名莱菔,属植物界、十字花科、萝卜属。一、二年生草本,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根皮红色、绿色、白色、粉红色或紫色。
一、播种时间
白萝卜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凉爽、温差较大的气候。2-3℃种子就可发芽,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幼苗期可耐25℃左右的高温,叶片生长适宜温度15-20℃,肉质根膨大最适地温为13-18℃。
播种时间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播种过早,萝卜易烘烂(即软腐病严重),若播种过晚,萝卜个子小,产量低。播种时间一般在立秋后3-5天为宜。
一般采用直播法点种,行距50cm,株距25cm,播种深度1.5cm,每穴点种3-5粒。
二、整地施肥
萝卜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结合整地施用底肥,一般亩用嘉有生物有机肥40kg-60kg+嘉有黄腐酸螯合肥(10-10-10-10)60kg。整地要精细,做到耕透、耙细、耢平,使土壤上虚下实。
三、及时间苗
间苗应掌握早间苗、分次间苗、晚定苗的原则。生产上一般间苗2-3次,点播留1株,撒播保持苗距10-13厘米。
四、追肥
前期应促使叶片和吸收根的健壮生长,为后期肉质根膨大奠定物质基础。生长期短的小型品种,如基肥充足,可少追肥。中晚熟大型品种,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还要看苗追肥。
在直根生长前期,追施一次速效氮肥+嘉有黄腐酸冲剂1-2kg/亩,促进同化叶和吸收根生长。在肉质根开始膨大期,即“破肚”以后,应重施追肥,可结合浇水,使用泉林嘉有黄腐酸营养液5-8kg+大量元素水溶肥3-5kg/亩,同时配合叶面喷施泉林嘉有黄腐酸叶面肥500倍,促进营养物质的转运和积累。
五、浇水
萝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播种时要供应充足水分,才能发芽迅速,出苗整齐。幼苗期至破肚前一段时间要少浇,以利直根深入土层,叶旺盛生长期,要适量的浇水,以保证叶丛的生长。
到肉质根生长盛期,要保证土壤湿润,防止忽干忽湿。这时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不仅影响肉质根的膨大,也将使须根增多,质地粗糙,导致糠心。土壤水分过多,应及时进行排水,以防止根腐病的发生。
六、中耕除草
秋萝卜生长前期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应及时锄草中耕,中耕应掌握先浅后深再浅的原则,定苗后第一次中耕要浅,划破地皮即可,以后中耕可适当加深,但不可伤及根系。
七、病虫害防治
1、霜霉病
萝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先从外叶开始,叶面出现淡绿色至淡黄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呈黄褐色,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出现白霉,严重时外叶枯死。
药剂治疗: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广谱杀菌剂300-500倍或58%甲霜灵锰锌杀菌剂500倍进行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若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摘除病叶并喷药防治。喷药时必须细致周到,喷药后天气干旱可不必再喷药,如遇阴天或雾、露等天气要及时喷药,雨后必须补喷一次。
2、黑腐病
萝卜黑腐病俗称黑心、烂心,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和根。幼苗期发病子叶呈水浸状,根髓变黑腐烂。叶片发病,叶缘多处产生黄色斑,后变"V"字形向内发展,叶脉变黑呈网纹状,逐渐整叶变黄干枯。
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洒41%的好力克悬浮剂5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病毒病
病毒病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叶色黄绿相间或发生畸形。蚜虫是重要传播媒介。田间管理粗放,高温干旱,蚜虫、跳甲发生量大或植株长势弱发病较重。
发病初期可使用1.5%的植病灵500倍液或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喷2-3次。以增强植株的抗性,同时注意防止高温、干旱。
4、虫害
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或避蚜雾可湿性粉剂, 或1.8%阿维素乳油防治。
注:喷施杀虫剂及杀菌剂时可配合泉林嘉有黄腐酸冲剂或黄腐酸叶面肥600~800倍液一起使用(碱性药剂及铜制剂除外),既能够增强药效,加强病虫害防治效果,还能使植株叶片迅速地吸收各种养分、提高植株抗病抗逆能力、改良农产品品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