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采风
获奖名单:
李学科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8月,由26名思想进步、技术精湛的一线电气技术人员组成。工作室成员均是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在32岁,现有工程师2人、高级工4人,技师2人,中级工18人。成立六年来他们共开展技术革新项目89项,产生经济效益560余万元。
作为一支有创新理念的年轻团队,李学科创新工作室始终立足生产一线,坚持“一米宽一千米深”的打井精神,以提高生产一线工作的安全、质量、效率和降低损耗、劳动强度为目标,在操作方法、维修规程、工具改进等方面,不断创新。不但在电力系统的运维成本降低、安全性提高等方面为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营造出了一线工人积极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李学科创新工作室先后在2015年获得《新乡市工人先锋号》、《新乡县示范工作室》、《新乡市示范工作室》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新乡市工人先锋号》;2018年荣获《河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河南省工人先锋号》、《河南省石化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在工作室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找准落脚点、营造氛围”的工作方法,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统一一个思想,明确一个目标,找创新工作要落脚到作业指导书或运行标准上,最终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此工作方法的引导下李学科创新工作室从技术改造、自制专用工具、修旧利废、难题攻关、标准优化等方向入手,一点一滴的优化着生产一线的工作,营造出了“人人参与创新”、“故障设备优先自主维修”“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等良好氛围。
长期的创新活动,在工作室中形成了“务实、求精、协作、创新”的文化。凡事立足生产一线,不搞花架子,坚持精益求精,挖掘生产潜能,各工种写作,不断创新,用创新节省成本,用技改创造效益,已经根植到工作室成员以及一线技术骨干的心中。
员工思想理念的蜕变,标志着李学科创新工作室已经慢慢的从一个小型的技术创新攻关小组,向着规范的工人创新团队开始跃进,必将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与行业奇迹。
2014年李学科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为解决严重影响生产的技术难题,工作室成员将高压变频器的维修作为技术攻关难点,他们通过多方位的学习自主攻关高压变频器模块维修技术,并自主开发维修专用检测平台,该技术不但使项目小组取得了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而且,当时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依此成为行业内唯一的自主维修高压变频器模块厂家。工作室不但实现了模块零外修,并且统计每次维修的故障点,找到易损元件,自主升级变频器,让变频器故障率降低了80%,截至目前共维修模块729块,预防性维修变频器12台,合计节约维费用302万元。
之后工作室又对供电系统进行优化,针对公司每年出现的异常跳闸,分析出供电系统保护定值存在的缺陷,根据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重新调整定值,调整结果得到了公司技术部门的认可,投入实施后,误跳闸现象降低了80%。公司三台故障录波装置瘫痪后,厂家要服务费每台要10万元,4台消谐装置相继出现故障,厂家要维修费9万元。工作室均完成自主维修,检修费不足1000元,合计节省费用39万元。
为了解决工段、班组台账繁多、数据统计困难、管理不便、纸张需求量大等问题,工作室成员利用其掌握的数据库技术,先后开发了运行工段绩效管理系统、二分公司会议系统、电力公司备件系统、电力服务公司隐患管理系统等,开创了自主开发班组级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先河,不但节约了约18万元的软件购买费用,同时让公司的管理思想落实到班组,整体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当好主人翁,建功在一线”是李学科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立足本职、勇于创新的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不断充实专业技能、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公司为社会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