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腐植酸生物有机肥能减少设施蔬菜土壤中的盐害 ​

时间:2020-09-01   作者: 高亮   来源:菌菌有为


image.png

image.png

当前,土壤盐渍化和根结线虫为害是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土壤次生盐渍化是由于设施土壤环境封闭、盲目施肥、不合理灌溉等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从而引起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产量和品质降低的现象。如不注意采取措施防治,盐渍化程度会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加剧,不仅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对环境污染存在潜在威胁。我国是世界上设施园艺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设施土壤盐化又称为土壤次生盐渍化,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为害越来越重,主要表现在保护地蔬菜等作物根系不舒展,褐色或黑褐色,吸收能力差;地上部茎叶颜色变黄,皱缩、叶缘干枯(焦边)或畸形,产量降低,肥料效应差,追施化肥不如灌水增产效果明显;品质降低;抗逆性差等现象,严重影响保护地收益。

设施栽培土壤盐浓度增加比露地快,究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单位面积施肥量大。设施施肥量一般是露地施肥量的4~6倍,而且大部分是氮肥,施入土壤中的氮肥,除部分被蔬菜等作物吸收及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和挥发外,残留在土壤中的氮肥被氧化成硝态氮(NO3-N),并以各种硝酸盐的形式溶解在土壤溶液中,同时,化肥或其它肥料的副产品,如氯化钾中的Cl-,也能与土壤中的Ca2+、Mg2+、Na+等结合成氯化钙、氯化镁和氯化钠而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从而导致保护地土壤盐浓度提高。因此,设施肥料的高投入是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增加的根本原因。

二是设施土壤水分从土壤深层向土壤表层运动导致盐分向表层积聚。由于保护地是一个密闭或半密闭的系统,室内气温高,使得水分蒸发加剧,致使地下水和表层水分不断上升,从而使盐分随水带至地表,加之保护地内没有雨水的淋洗,造成盐分在保护地地表积聚。据统计,设施耕作层土壤(0~25厘米)全盐含量是露地土壤的3~10倍左右。

三是栽培管理不当,如耕作太浅、土表施肥和泼浇等,都能加剧盐分向土壤表层积聚。此外,保护地的地下水位高,灌溉水的矿化度高也容易引起土壤盐分增加。

设施土壤盐分一年中随着温度变化,封闭状况以及作物生长等发生变化,一般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盐分积累也越大;密闭程度越大,盐分积累越多;设施作物生长旺盛期,吸收养分增加,可使土表盐分下降。

设施土壤盐分中,阳离子主要以钙离子(Ca2+)为主,阴离子主要以硝酸根离子(NO3-)为主,可占70%左右,因此,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特点是硝酸钙的积累,这是与滨海盐土主要以氯化钠(NaCl)为主、内陆盆地型盐土主要以碳酸钠(Na2CO3)为主最大的区别。

设施土壤盐化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少量多次追肥,少用含氯化肥追肥;通过大水灌溉稀释盐分;通过选用耐盐作物,如花椰菜、菠菜、甜菜或种植苏丹草吸收土壤中过多的盐分;采用间作套种减少盐分为害;采用地膜覆盖减少蒸发,降低盐分;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等措施。

高亮科研团队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连续种植七年的温室黄瓜、辣椒,清徐县集义乡连续种植五年的茄子,清徐县柳杜乡大棚芦笋,太谷县连续种植6年的黄瓜、番茄、西葫芦,山东省寿光市孙集街办连续种植12年的黄瓜、苦瓜、五彩甜椒等作物利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土壤盐化土壤进行了改良试验,试验表明,施用腐植酸生物有机肥,每亩用量80400千克,土壤微生物数量急剧增加,土壤中氮素,特别是硝态氮得到利用或转化;土壤盐化程度明显减轻;蔬菜长势、产量、品质、抗病性、生长期均优于同等条件下未处理的地块。土壤盐分同比下降37.8%~66.3%,通常降至0.2%以下。蔬菜生长(采收)期延长10天,增产8.5%~22.6%,发病率降低30.3%~56.3%,硝酸盐含量降低20.5%~27.8%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