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人们最早发现的植物必须营养元素,虽然它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但在其生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对作物的作用 在分子层面,铁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众多至关重要的生理生化反应。 直接参与——许多具有独特生理作用的铁蛋白的组成成分 细胞色素—决定植物果实颜色。 过氧化物酶—可以清除体内的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 亚硝酸还原酶—将有毒的亚硝酸盐降解为NO3-或NH3+,减少亚硝酸盐残留并提高含氮量,促进生长; 固氮酶—将氮气固定为NH3的关键酶,可以提高作物产量。 铁氧还蛋白—许多关键生理反应电子传递体。 间接参与——许多重要生理反应的催化物质 光合、呼吸反应电子传递以及光合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细胞分裂、叶绿素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等也依靠铁的催化进行。 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铁对作物的产量、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们的研发试验中,施用碧叶浓脉使得几种不同作物取得了4.21%-30.45%的增产效果,显著提升了葡萄的果实硬度、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花青苷含量等品质指标,并且降低了戊唑醇、丙环唑等多种农药的残留量。 有文献报道土壤施用螯合态铁肥对于镉等重金属离子具有明显的钝化减毒效果,并且显著提升了作物根系的长度、表面积。 由于亚铁离子容易与OH-反应生成沉淀,导致作物无法吸收,因而我国作物缺铁现象与土壤碱性成正比。同时钙、锰、铜、锌离子的吸收也会对铁离子形成拮抗,导致植物难以吸收铁离子。 作物缺铁的表现 作物缺铁时,首先产生于新梢嫩叶,叶片变黄,俗称黄叶病。表现为叶肉发黄,叶脉为绿色,呈典型的网状失绿。缺铁严重时,除叶片主脉靠近叶柄部分保持绿色外,其余部分均呈黄色或白色,甚至干枯死亡。随着病叶叶龄增长和病情发展,叶片失去光泽,皱缩,叶缘变褐、破裂。 现有铁肥的优缺点 无机铁肥(FeSO4等) 优点:价格便宜 缺点:极易氧化沉淀,有效性、利用率很低,沉淀后堵塞喷嘴。 螯合铁肥(EDTA-Fe等) 优点:不易沉淀,水溶性好 缺点:价格昂贵;吸收利用率较低,螯合剂不稳定;一些螯合剂分解可能污染土壤。 基于农大AT富壤浓脉核心技术支撑,创新研发黄腐酸-铁、镁三效螯合工艺,配合天然高分子生物活性物质,有效性高、利用率高,附着性强,渗透力好养分供应时间长,迅速补充作物所需中微量元素。 高含量有机质提高作物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增产提质。 使用方法: 冲施:1-1.5L/亩;滴灌:0.8-1L/亩; 喷施:果树幼果期稀释800倍,膨果期稀释600倍;大田、大棚作物苗期稀释800倍,生长期稀释600倍。矫治黄叶可稀释500倍,每7-10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