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佳生态】姜计就计之三---大姜苗期管理秘诀
时间:2020-04-16 作者: 来源:澳佳生态
大姜苗期,虽然生长量不大,但却是为获取最后产量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若在生姜苗期,大量出现“扭辫子、干尖、黄叶”等问题,就会对后期产量造成影响。生姜苗期常见问题:清明节之后气温逐步回升,但偶然间的持续低温对生姜苗期影响巨大。此时期一旦遇上连续低温天气,会导致棚内温度骤降,地温提升慢,导致根系生长变慢,进而影响生姜出苗。生姜播种前,没有对姜芽进行分级或分级不严格,导致大小芽混合播种。姜芽有水根,播种后需要先回根,再发新根,导致生长慢。由于前茬生姜出现病害,很多生姜种植者采用化学品熏地的方式处理土壤。熏地有利也有弊,熏地过后,一定要掀开塑料布充分通风透气。很多采用熏地处理的生姜种植者由于安排生产计划不合理,姜芽已达播种标准,但是姜地还没整完,简单通风之后,就整地播种,导致化学农药品及有害气体在土壤中仍有残留。整地阶段使用大量未腐熟发酵的粪肥;沟底使用大量未处理过的豆子、大量使用复合肥以及过量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定植时,沟底用药过量或者用药种类不对,导致苗期根系受伤。整地施肥阶段,过量使用复合肥、未腐熟发酵的粪肥及豆子等,导致根系受伤。另外,施入地里的生鲜粪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同样也会造成生姜扭辫子。干尖、黄叶是生姜苗期最普遍的问题,导致生姜出现此类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肥料用量大,根系受伤所致。生姜苗期浇水偏少,但生育期比较长,很多生姜种植者担心生姜苗期营养供应不够,所以在沟底使用较多的复合肥、粪肥。后期浇水,又随水冲施大量的复合肥。生姜属于肉质根,比较娇嫩,一旦肥料用量过大,极易出现肥多烧根现象。地下根系受伤,地上部分就会表现出干尖、黄叶。蒸苗、烤苗是苗期最让人头疼的问题。生姜苗期茎叶幼嫩,中午时候温度升高,如果管理不当或放风时机把握不准,非常容易出现蒸苗、烤苗。导致蒸苗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度。特别是姜苗似出未出的时候,不舍得放风,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姜苗生长点被蒸煮一样,发黄、发白。烤苗是生姜出苗后,生长点或叶片灼伤受损导致。一方面是因为光照强、温度高,叶片水分蒸发量高于根系的吸收量,进而造成叶片缺水、灼伤;另一方面,生姜根系受伤,吸水能力下降,无法满足叶片水分蒸发的需求,进而加快烤苗问题的出现。生姜苗期,刚开始依靠姜母的营养供应,长出根系和叶片之后,开始吸收和制造营养。所以,苗期要尽早的促进生姜发新根,根系的好坏关系到苗期的长势及健壮程度。生姜苗期管理,根系养护是重中之重。可结合浇水冲施根系养护产品,建议每亩次冲施壤动两袋(250g/袋)以促进生姜根系的生长。浇水的目的,要围绕“养根护根”展开。生姜从出苗开始,浇好前三水对姜的一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苗期的生长中心是根系,有了良好的根系,植株健壮、拔苔又粗、无扭辫,为后期高产打下坚实基础,乾坤已定。第三水:生姜出三芽时随水冲施壤动加优而泰海藻酸两袋,促进次生根的发育措施三:针对小苗弱苗,单独灌棵,针对大小苗的情况,浇水前先单独灌棵。单独对小弱苗灌根壤动加优而泰海藻酸引发蒸苗、烤苗的导火索是光照和温度,所以要提前做好遮荫准备,根据天气情况,尽早打眼放风。与此同时,要注意根系养护,根系吸水能力强,才能补充叶片蒸发的水分。一旦出现蒸苗、烤苗,要尽快遮荫、放风,同时每亩冲施壤动或优而泰海藻酸加鱼蛋白,连续使用2次,养护根系促进缓苗。措施五:扭辫子、干尖、黄叶,提早解决扭辫子、干尖、黄叶多是由于整地、播种阶段药肥使用不合理导致,想要在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还是需要优化底肥、种肥使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