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加维生物)酵素达人的中医(酵素)农业情怀

时间:2020-03-30   作者:kitesway   来源:菌菌有为

酵素达人的中医(酵素)农业情怀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家园,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中国智慧,而其中的着力点在于中医思想。

一、中医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追思

在医药领域,中医有着一整套的方法,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等传统方法,结合现代中医药技术总结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就是所谓的药方。“心病还要心药治”就是典型的例子。针对造成病人的生活环境,找寻出能够解决这种疾病的方法。

“是药三分毒”是中医论断,同样适合农业。对于土壤来说,凡是外源的投入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和数量产生影响。长期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就是深刻的教训。

中医农业是创新应用中医理论和中医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以土壤健康,环境友好,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实现农产品安全、优质的可持续发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现代生态健康农业。中医农业注重“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相生相克,和谐共生”。在中医农业领域,就有这么一位行者,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默默耕耘,足迹遍布全国,找寻着赋予生命奇迹的原生态微生物菌种资源和矿源腐植酸原料,创新发展了微生物酵素工艺技术,全面践行中医农业实践,打造出了果蔬的最佳口感和优秀品质,赢得了广泛好评,在乌金酵素自然农耕领域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他就是被业界誉为“中国酵素菌技术第一人”的高亮。

说起他与酵素的渊源,要提到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潍坊市是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高密是潍坊农业产业化的桥头堡。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潍坊市在“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基础上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农业产业化战略,并优先在18个主导产业中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夏庄韭菜”就是从那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典型代表。

农业产业化告诉了人们认识到了市场的重要性,让什么样的产品进入市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当时,潍坊蔬菜主要出口到日本,而“技术壁垒”成了双方博弈的焦点,通常我们都是失败方。为此,潍坊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积极应对技术壁垒,打通农产品国际贸易大门。在广泛考察调研基础上,率先在国内首家全套引进了日本酵素菌技术,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产品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实践。

为了让酵素菌技术在潍坊大地上扎下根来,潍坊市先后引进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季伦先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从那时起,高亮作为骨干被抽调到酵素菌技术研发应用团队中来,仅用1个多月时间,他翻译了全套日本酵素菌生产和应用技术,整理成了“酵素菌肥生产和应用”单行本,出版发行了20000多册。同时组建潍坊市酵素菌技术研究所和潍坊市微生物及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展科技攻关,实现重大突破。1995年酵素菌技术被国家科委列入全国丰收计划培训工程。1996年“潍坊市酵素菌技术推广”通过了李季伦院士支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荣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高亮在全市酵素菌技术18期培训班上,主讲酵素菌肥生产技术,培训学员3000多名,结合各县市区和驻潍部队的相关培训,培训人数超过10000人次,为酵素菌的研究推广做出了贡献。

二、酵素为中医农业注入鲜活的血液

1、酵素已被国际科学界充分认可

酵素(jiaosu)是以动物、植物(水果、蔬菜、禾谷类作物、豆类、特色植物等)、蘑菇(食用菌、药用真菌等)、中草药等天然材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备而成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制品,这些活性成分包括各种酶、小分子有机酸、多肽、氨基酸、寡糖、维生素、黄酮类、多酚类化合物、天然抗生素、荷尔蒙、矿物质等。在国内学者的积极努力下,尤其是国内学者在酵素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酵素的新英文也应运而生,沿用汉语拼音的读音“jiaosu”。该名称已经得到了美国SCI、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等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美国自然疗法亨伯特·圣诺著有《神奇的酵素养生法》中所述,“人体像灯泡,酵素像电流,唯有通电后灯泡才会亮;没有了电,我们有的只是一个不会亮的灯泡而已”。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Arthur Kornberg说过,“对我们的生命而言,自然界中再也找不到像酵素那样重要的其它物质”。“真正赋予细胞生命和个性的是酵素。他们控制着整个机体,哪怕仅仅一个酵素的功能异常都可能致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在《食品酵素发展之管见》中指出,“酵素就是jiaosu,不是enzyme(酶);食用酵素是食品,不是酶制剂”。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一批高校正在进行酵素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实验,发表了数量客观的论文,对我国酵素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酵素农业的探索

酵素农业(jiaosu agriculture)是一种充分利用能够产生酵素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来激发或调节动物、植物、菌类等自身正常生理生化反应,提高生物机体自然免疫力,以实现动物、植物、菌类最大生产潜能和农产品最佳质量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讲,酵素农业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中医农业!

酵素农业源于自然农耕。酵素自然农耕,是以农法自然为哲学,遵循大自然生态规律,以修复改良农田土壤,形成类似森林肥沃腐殖质土壤为核心,利用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制作环保农用酵素,利用环保农用酵素提取森林腐殖菌,并利用环保农用酵素扩培森林腐殖菌堆肥,通过向农田施用环保农用酵素及森林腐殖菌堆肥和各种酵素液肥,而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不用地膜、激素、转基因种子等非自然物质,逐步恢复构建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蕈物多样性,从而实现农田生物多样,万物和谐共生,土壤健康肥沃,食物健康安全,人类健康长寿的一种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1)酵素农业的基本原理

利用天然有机质材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工艺技术,生产出具有营养、调理、植保、促生、抗逆、提质等功效,或协调增效的活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利用其激发生物体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抗逆性,适应逆境环境,保持生物较长时间稳定或保持在较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下,因而,表现出发育更好、产量更高、品质更佳、更加天然、更有营养。

    2酵素农业的特点

一是药食俱佳,道法自然。利用酵素菌技术生产的酵素农产品摒弃了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等的使用,其营养更多的是通过发酵天然有机质材料生产出腐植酸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来实现,可以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吸收、转化土壤中潜在的营养,激发出固氮、溶磷和解钾的特性,微生物还可将植物根系分泌出的化感物质,尤其是自毒物质加以分解转化,克服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和作物自毒等连作障碍。发达的根系和优质肥沃的土壤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其药理成分也能充分表达。

二是循环利用,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在产出农产品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秧蔓、秸秆、尾菜、畸形果、病残果等,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也会产生产生大量粪污,这些有机质材料均可利用酵素菌来解决,变废为宝,资源重新利用。高亮、孙继发、梁其安、赵国玉、李春华等同仁一道在山东省潍坊市发展的酵素芽苗菜、酵素潍县萝卜、酵素菠菜、酵素韭菜、酵素生姜、酵素茌梨(莱阳梨)、酵素葡萄、酵素苹果、酵素大樱桃等,其所用酵素肥主体是利用酵素菌将畜禽粪污与蔬菜基地中的秧蔓、果树枝条等充分混合,采用酵素菌高温固态发酵技术生产出生物有机肥,经检测质量优于NY884-2012和NY525-2012行业标准,尾菜、树枝中的寄生性病原体和粪污中的蛔虫卵被高温杀死,使用安全环保,应用于蔬菜生产,做到了园区内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克服了困扰畜农的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和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项目于2018年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土壤健康,地力持续提高。酵素农业倡导的是农业生产副产品经酵素菌生物转化,经无害化检测后的循环利用,作物秸秆、秧蔓、残果、尾菜等材料均来源于土壤,经生物酶转化后重新反哺土壤,不仅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田间持水率,而且能补充植物营养,挖掘土壤潜在肥力,还能补充有益微生物,提升其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的效率,土壤有机质、腐植酸(humic acid)含量逐年提高,加之矿质营养元素的科学合理添加,土壤肥力、地力和土壤的生产性能得以保持在良好水平并且逐年提高。

“酵素农业”的核心是“育好土”,好的土壤能给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以无限的关爱。而,腐植酸是土壤的本源性物质,没有了腐植酸,土壤就死了!腐植酸联土,联肥,联生态。让优质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利用微生物酵素实现腐植酸的华丽转身、荣耀回归,或是“培育好的土壤”的核心所在,也或是“酵素农业”的精神所在!

三、酵素助力中医农业的实践,苦中有甜

中医农业需要优良的有机肥原料和发酵菌。为了找寻这些宝贵的资源,高亮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吉林长白山,他找到了能够预防植物自毒的益生菌株;在山西大同盆地,他找到了高抗盐碱的几十个优势菌株;在云南大山里,他找到了防止三七锈腐病的生防菌;在青海盐湖,他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噬盐菌......

为了发掘褐煤、风化煤这些腐植酸资源,他跑到云南、山西、内蒙古、新疆大部分腐植酸矿区,取样检测,筛选功能菌,依托企业和高校,开展科技攻关。

在山西,高亮担任山西晨雨肥料科技研究院院长,和山西农业大学王曰鑫教授一道开展科技攻关,利用山西风化煤制备处腐植酸生物有机肥用于改良盐碱地取得突破,荣获太原市优秀科技项目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荣获山西省太原高新区劳动模范。山西省是煤炭大省,风化煤资源丰富,腐植酸企业多,调查中发现,每吨风化煤最多产出50%水溶性腐植酸,剩下的残渣全部丢弃,造成很大的固废污染。通过研究,利用酵素菌发酵技术制备成腐植酸生物有机肥用于盐碱地改良和丘陵山地土壤保水,取得重大突破。在此期间,结识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会长曾宪成先生,受邀出席全国土肥和谐大会,连续4年作主旨报告,让腐植酸微生物酵素转化技术被相关企业广泛接受。目前,中国腐植酸行业3000多家企业再也没有腐植酸废渣排放,这不能不说是腐植酸行业的奇迹。

在宁夏,他指导了千亩有机枸杞生产,利用酵素菌发酵枸杞枝条、牛羊粪制备成枸杞专用生物肥,并获成功,取得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实现了产业化开发。

在吉林,高亮和吉林万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任吉林万通集团有限公司特聘专家、高级顾问,吉林吉瑞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长,完成了中药渣酵素高效转化,生产出中药渣生物有机肥,实现了年产20万吨中药渣生物肥产能,取得科技成果和多项发明专利,建立标准化体系,在人参平地栽培上试验推广,并在水稻、北五味子、黑果花楸、蓝莓等作物上推广应用,建立酵素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推广应用面积数十万亩。

在云南,他结合当地年轻褐煤丰沛的实际,和昆明理工大学李宝才教授一道开展酵素腐植酸新型肥料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在玉溪峨山、保山昌宁、昭通、红河、昆明寻甸建立5家腐植酸生物科技企业,年产腐植酸生物有机肥30万吨,推广到有机烟草、酵素葡萄、花卉、三七、重楼、玛卡等的高效栽培中。

在外“漂泊”十余年,载誉归来。2016年,他总结了全国各地的成功经验,将技术和成果带回家乡。他先后承担潍坊市科技局下达“酵素农产品GAP标准化体系建设”、“设施番茄提质增效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和“酵素芽苗菜配套技术研究”项目,组建了潍坊市酵素农业科技开发重点实验室,和华北理工大学等高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建立科技联盟。2016年,编著《中国酵素菌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担任中国酵素菌技术研发应用中心首席研究员。

为了更好地将酵素中医农业推广出去,高亮组建了潍坊加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二十多年微生物酵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高效转化,手把手地传授农民朋友利用尾菜残果自制酵素,得到菜农的广泛好评。加潍公司先后取得中国自主创新影响力品牌企业、中国生物科技创新研发企业、AAA级信用企业、AAA 级资信企业,CCTV宣传品牌。同时他兼任美国园艺学会(American Horticultural Society)会员、亚太生物学杂志(Asia-PacificJournal of Biology)审稿人、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腐植酸肥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腐植酸》杂志编委、山东农科院高密大金钩韭菜科研团队核心成员等,参与起草行业团体(地方)标准6项,审核标准16项,审核论文48篇,发表论文16篇,取得2019年度山东省丰收渔业计划二等奖1项。2019年,他先后被中国农机推广协会授予“中国百佳农技服务专家”称号,“农资头条特聘专家”等殊荣。 

2019年,他先后在高密大金钩韭菜提质增效、昌乐火山农业五棵松田园综合体“黄金籽“西红柿、寒亭固堤砂土酵素潍县萝卜、临朐酵素大樱桃等高效经济作物进行总体策划和实践,在河北省黄骅市滨海盐碱地种植百亩枸杞获得成功,为潍坊滨海盐碱地生态种植提供借鉴。他指导山东青青大地果蔬有限公司利用果树枝条生产腐植酸有机肥料,用于8000亩梨园生产,提质增效效果突出,尤其是位于寿光市营里镇杨庄滨海盐碱地1000亩梨园,经酵素技术改良后,不再出现盐碱危害,为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积累了实践经验,而酵素茌梨成为莱阳梨中的精品。

image.png

近年来,高亮先后和哈佛大学、阿尔伯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多名专家学者进行酵素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引进富含蛋白质被朝鲜誉为“国草”的食叶草和具有抗虫功效的串叶松香草,和美籍华人、国际中医名师曲志梅博士共同开发出了食叶草酵素、抗虫酵素、除草酵素、药草酵素等新型功能性生物制剂,在山东、辽宁等地试验应用效果突出。让能够抵御零下40℃低温,一次播种多年收获,年可收获鲜草几十吨、可用作饲草、肥料和粮食的食叶草,为我国中医农业发展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食叶草酵素产业在第三届中国乡村振兴发展高级别座谈会上一经报道,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2017年,中豆委在潍坊召开了学术会议,高亮受邀作了“酵素豆芽相关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报告,受到包括中豆委领导、浙江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关注。接下来,高亮深入研发“酵素豆芽专用微生物酵素菌种研究”,和潍坊科华机电孙继发总裁团队一道,深入研究实践酵素豆芽生产技术,先后获得科技创新一等奖。在本次灾害面前,科华集团每天为市区提供万余斤优质酵素豆芽,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image.png

近年来,为了拓展酵素自然农耕中,对于地下害虫侵扰问题,高亮和昆虫病原线虫专家赵国玉一道,遴选出防治韭蛆、蒜蛆、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的专用昆虫病原线虫天敌制剂,优化共生菌,注册“虫之道”商标,在害虫微生态防治上更加科学高效精进。

image.png

image.png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宅在家里,不忘初心,高亮认真整理科技资料,完善科研成果。疫情渐缓,先后两次前往高青,和高青和润丝绸有限公司建立强强联合,利用酵素、腐植酸改造数千亩桑园,培育精品桑茶、酵素桑葚,培育桑葚酵素,推展产业体系。高亮团队对“中国一号棚”进行技术指导,引进酵素、腐植酸、聚谷氨酸、“以虫治虫”新技术,提高无土栽培生产性能,更好的展现示范效果。

在“绿水青山”中医农业的路上,高亮还在继续着他的探索,他永远是一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