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炎炎伏热,高温闷棚正当时

时间:2019-07-22   作者:   来源:

炎炎伏热,高温闷棚正当时

      民间有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2019年的三伏天从7月12日起至8月20日结束,共40天,其中中伏二十天。覆盖了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热浪袭人、潮湿闷蒸、害虫细菌等极度活跃的时节。利用这个机会采取高温闷棚消毒,消除病菌、杀灭虫卵、清除杂草,减少病虫草害的基数,能够为接下来的蔬菜育苗和种植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础。

01 为什么要高温闷棚

image.png

01

为什么要高温闷棚



1) 杀灭土壤病菌虫卵,营造健康根系环境;

高温闷棚对枯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闷棚后表土10~20厘米深的土层中,90%以上的枯萎病原镰孢菌、卵菌及根结线虫幼虫和虫卵会被消灭,故其难以在短期内积累到很大的量。

image.png


2)杀灭棚内病虫杂草,阻断病虫害流行;

高温闷棚能杀灭大棚内部附着的病原孢子和各种菌丝、菌核等真菌病原物,明显减轻各种病害;同时高温还能杀灭棚中部分杂草和杂草上的害虫,使叶螨、蓟马、蛞蝓等害虫受到明显抑制,甚至不再大发生。


image.png

3)提高肥效、药效,有利改良土壤;

闷棚可使土壤中的有机质进一步分解,所以闷棚前施入有机肥,经过闷棚后,其中有机质进一步分解,既发挥了肥效,也避免了生肥烧根,同时可大大改善土壤结构,丰富团粒结构,降低板结,减轻、延缓盐渍化程度。

通过在闲茬棚室内施用适当的低毒、低残留、光解快、易挥发种类的农药,如既可以适量增加用量,提高药效,又能够充分发挥高温强光的作用,把农药的残效期缩短,达到对蔬菜无害又不残留的效果。





2.

高温闷棚的方法

image.png



1)清棚施肥

闷棚要在棚内果蔬收获后进行,闷棚前一定要将棚内的植株的根、果、叶尤其是病枝病叶病果全面、彻底的清除出棚,并进行集中深埋或焚毁,切忌不可随意乱扔,也不可只拔秧不清根。再撒上有机肥,如麦糠发酵肥、粪肥、草肥等,结合深翻,将地整平整细整好地后起垄。

image.png




2)覆盖地膜

全棚密闭不仅是将棚室放风口关严,而且棚室地面还要覆盖地膜。很多菜农就是因为不覆盖地膜,导致土壤温度达不到,影响闷棚效果。用大棚膜和地膜进行双层覆盖,周围一定要用土压严压实,严格保持大棚的密闭性,防止薄膜破损泄露热气和温度,以免降低熏蒸效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处理,地表下10厘米处土壤最高地温可达70℃~75℃,20厘米的地温达45℃以上,这样高的地温杀菌率可达80%以上。




image.png


3)灌水

大棚四周做坝,灌水,水面最好高出地面3~5厘米,有条件的覆盖旧薄膜,要关好大棚风口,盖好大棚膜,防止雨水进入,严格保持大棚的密闭性。土壤的含水量与杀菌效果密切相关,如果土壤含水量过高,对于提高地温不利;土壤含水量过低,又达不到较好的杀菌效果。实践证明,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65%时效果最好。


image.png


4)消毒施药

在彻底完成清园整地后,既可以用阿维菌素混和菌核净等药物,对棚内里里外外、角角落落进行全面、均匀的喷药消毒,也可以关闭棚室封口,使用百菌清等烟熏剂进行熏棚杀毒灭菌,如果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块可以适当加大用药量。

土传病害和线虫严重的大棚可以采用石灰氮、威百亩、氯化苦等农药结合高温闷棚处理,这样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虫、杂草,特别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良好。


5)消毒时间

绝大多数病菌不耐高温,经过一段时间的热处理(一般为10天左右)即可被杀死,如立枯病病菌、黄瓜的菌核病病菌、根结线虫等。但是也有的病菌特别耐高温,如根腐病病菌、根肿病病菌和枯萎病病菌等一些深根性土传染菌,由于其分布的土层深,必须处理30~50天才能达到较好效果。因此,进行土壤消毒时,要根据棚内所种蔬菜及其相应病菌的抗热能力来确定消毒时间的长短。



6)通风晾晒

因为土壤中伴有农家肥等有机肥,在高温发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气,所以结束闷棚后应将通风口打开进行通风,揭掉地膜,晾晒土壤7天左右再定植蔬菜,以防产生气害。


7)增施生物菌肥

在高温状态下,土壤中的无论有害菌还是有益菌都将被杀死,如果不增施生物菌肥,那么蔬菜定植后若遇病菌侵袭,则无有益菌缓冲或控制病害发展,蔬菜很可能会大面积发生病害,特别是根部病害,因此在闷棚后,蔬菜定植前按泉林嘉有黄腐酸微生物菌剂每亩80~120kg或泉林嘉有黄腐酸生物有机肥每亩120~160kg均匀施入后定植蔬菜,以保护根际环境,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数量,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