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1省市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立足于乡村振兴
新年伊始,全国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省、市、自治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乡村振兴战略成为重点工作。现按发布时间顺序,摘录31省、市、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与腐植酸涉农产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希望腐植酸涉农企业,认真对照,精准对接,精准服务,让腐植酸为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一、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6日 石爱作)
1.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行动,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
2. 开展化肥减量使用、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抓好地膜回收资源化利用。
3. 加快土地污染状况详查,抓好产业转型腾退土地治理修复。加大破损山体修复力度,年内治理破损山体2000亩。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塌陷地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整治。
4. 抓好“绿满城乡、美丽枣庄”绿化行动,实施绿道提升工程,推进全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完成造林面积6万亩。
5. 全面推进“四减四增”,打好八场标志性战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6. 建设运营好国家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打造蔬菜产业“山东标准”。
7. 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
8. 推进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再打造省级田园综合体20个以上。
9. 加快推进农业“新六产”融合示范,新增农业“新六产”示范县20个、示范主体260家。
11. 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
12. 实施“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品牌引领行动,进一步提高滕州马铃薯等农业区域品牌知名度,新认定“三品一标”30个以上。
13. 引导发展生态养殖,新建美丽生态养殖场20个。
14. 支持峄城区高标准编制石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生态旅游,提高产业附加值,打响石榴特色品牌。
15. 支持区(市)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0日 齐扎拉)
1. 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开展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全面启动“禁白”工作。
2. 加强天然林、草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强沙化土地与水土流失治理,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
3. 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启动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建设。
4.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深入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深化生态示范创建。
5. 加大生态领域投入力度,确保投入增幅在20%以上。
6. 加快实施“8个百千万工程”,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00万吨以上,确保青稞产量8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97万吨以上,肉奶产量90万吨以上。
7. 抓好牦牛、娟姗牛、特色羊、藏香猪等产业化发展,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
8. 加大“三品一标”认证,抓住藏医药申遗成功机遇,加快藏医药科技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
9. 推进高原生物产业品牌化发展。
10. 持续打造净土健康等特色品牌,做强做优绿色食饮品。
三、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尹力)
1.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加快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
2. 加强沱江、岷江、涪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长江岸线保护。加强重点区域土壤整治和城市污染场地治理。
3. 推进长江廊道、大小凉山、高原藏区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完成营造林900万亩。
4. 加强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干旱地区、退化草地等脆弱生态治理。
5. 以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创建农业强县为载体,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6. 壮大川粮(油)、川猪、川酒、川菜、川茶、川药、川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竹、林、花椒藤椒及调味品产业。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雪克来提·扎克尔)
1. 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强化危险废物处置监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2. 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保护建设,已划定的保护区一律不允许擅自调整。
3.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坚持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4. 加快推进粮食生产由量向质的转变,继续深化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开展政策性粮食清仓检查,确保粮食安全。
5. 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促进棉花生产向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益转变。推进特色林果业向优质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林果等特色农产品托市收购政策,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农产品营销,叫响新疆林果“金字招牌”。
6. 以肉牛肉羊为重点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推进新疆奶业振兴。
五、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陈吉宁)
1. 注重提升森林质量,实施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市新增造林绿化25万亩,推进温榆河公园、官厅水库八号桥湿地恢复等一批项目。
2. 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59%。
3. 编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清单,实施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
4. 深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创建和升级工作,推动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民增收。
六、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张国清)
1.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农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开展天津农药厂等典型污染地块治理修复,严格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增垃圾日处理能力1800吨,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5%。
2. 严守生态红线,坚持留白、留绿、留璞,优化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空间体系。加快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落实分级管控措施,加大增绿、补水力度,营造大绿野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3. 全面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实施生态移民、土地流转、退耕还湿、河湖水系连通等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4. 开展北部山林修复,新增造林绿化35万亩。
七、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许勤)
1. 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散煤清洁替代,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持续动态清零。
2. 加大农用地、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危险废物监管,推动城乡垃圾分类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3.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
4. 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复绿,加大河湖整治及生态补水、湿地保护力度,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把恢复地下水位纳入考核内容,高质量完成营造林770万亩。
5.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6. 聚焦打造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壮大蔬菜、果品、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
7.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行业领军企业,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8. 加快奶业振兴示范省建设。
八、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王文涛)
1. 打好原生态、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五场保卫战”。
2.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落实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大豆以及蔬菜、鲜食玉米、枚草等种植面积,高值高效特色作物面积达2100万亩。
3. 打好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优勢牌,録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增加到8100万。
4. 加大对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等品牌保抽力度,丰富国际大米节等活动内涵,扩大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现固提升龙江绿色优质农产品形象。
5. 大力推行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提高生猪殖与加工匹配水平。构建长效机制,打好防控非洲猪瘟硬仗。持续提高奶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6. 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
7. 大力发展林下经済,加快推进北药、食用菌、浆果、坚果等特色产业发展。
8. 落实黑土地保护措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耕地轮作试点面积900万亩,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4000万亩。
9. 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切实做好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等生态保护和修复。
10. 实施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国家重大工程。继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再完成造林117万亩。
11. 释放原生态优势,探索培育碳汇市场。
九、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吴政隆)
1.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加快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扩大典型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试点,深入开展涉重企业排查整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2. 积极推进与生态环境部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城乡垃圾、污水、固废、危废等处置能力建设。
3. 大力实施园区环境治理工程,着力提升污染物收集、污染物处置、能源清洁化利用、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
4.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培育优质稻麦、绿色蔬菜、规模畜禽等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
6.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加快地理标志培育力度,创建一批市场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品牌。
7.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增强农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开展政策性库存粮食数量和质量大清查。
8.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
9. 整体推进苏南地区轮作休耕,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
十、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李国英)
1.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行为,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2.健全河(湖)长制、林长制,拓展生态补偿范围,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3.深化开发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涉生态环保问题整治,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4.大力开展“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完成造林120万亩。
5.大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入湖河流污染治理,系统推进雨污分流、截污纳管、达标处理、生态补水、湿地净化等工程,努力让入湖河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6.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管护行动,新增高标准农田360万亩以上。
7.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化粮经比例,增加优质绿色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0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300个。
十一、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唐登杰)
1.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建设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2. 实施特色现代农业“五千工程”,新建300个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新增2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建成200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00家,培育20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力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7万亿元。
3. 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
4. 推进生态茶果菜园建设,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5. 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守住耕地红线。
十二、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4日 王晓东)
1. 坚决推进铁腕治污。统筹治气治水治土,打好蓝天保卫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重点战役。
2. 全面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3.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4.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
5. 聚焦优质、特色、绿色,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因地制宜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等绿色高效种养模式。
6. 支持襄阳打造中国有机谷。
7. 支持咸宁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
8.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
9. 推进“荆楚优品”工程,培育潜江龙虾、恩施硒茶、随州香菇等国家级品牌。
10.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
11.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12. 支持农业保险发展。
13.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十三、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6日 陈润儿)
1. 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四大行动”。
2. 加强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严格保护未污染土壤。
3.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稳定粮食产能,推进“四优四化”,加快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 深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建设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
5. 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实施南太行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启动沿黄生态带、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中华生物园和伏牛山世界植物大观园等重大项目。
6. 加快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完成造林249万亩、森林抚育400万亩,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和庭院花园化,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
7. 加快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
十四、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6日 唐一军)
1.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辽宁。
3.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
4.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重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畜禽健康养殖、林下经济提升和精品渔业开发工程。
5. 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培育打造东港草莓、铁岭榛子、盘锦大米等一批绿色品牌,做大做强农业经济。
6. 加强大中型灌区设施改造,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十五、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6日 楼阳生)
1. 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强采煤沉陷区、矸石山治理,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进净土保卫战。
2. 持续推进“两山七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营造林400万亩,实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项目,一河一策推进其它重点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
3. 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机械化水平,扩大有机旱作示范创建范围。
4. 做好杂粮全产业链开发,推进忻州、大同吕梁等国家优质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做大做强“山西小米”“山西高粱”“山西马铃薯”“山西荞麦”等区域公共品牌。
5. 加强功能食品研发,开展中药材、食用菌、果品等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6.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
7. 扎实推进国家级特优区和产业园建设。
8.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城郊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点,促进农牧渔循环、产加销一体、农文旅有机融合。
9. 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大做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10. 加快山西农谷建设,升级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抓好太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1. 加快推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实施粮改饲项目和国家苜蓿行动计划,推进奶业大省建设。
12. 加快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推进出口水果及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水果标准园、水果出口检验检疫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出口企业。
十六、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6日 布小林)
1.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2. 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防治重金属和农牧业面源污染。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防治重金属和农牧业面源污染。
3. 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创建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
4. 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盐碱地改造,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粮改饲”,扩大青贮玉米、优质大豆和高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
5. 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奶业振兴,壮大肉牛、肉羊产业,支持马产业发展,提高动物疫病防治能力。
6. 坚持质量兴农兴牧,发展现代种业,完善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
7. 提升乌兰察布马铃薯、锡林郭勒羊、科尔沁牛、兴安大米、赤峰小米、天赋河套等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
8. 支持巴彦淖尔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十七、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6日 景俊海)
1. 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攻坚行动。
2. 基本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施用量负增长。
3. 推进黑土地保护试点县建设。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4. 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启动建设5个乡村振兴整县试验区。
5. 严守耕地红线,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6.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建设,新增200万亩高标准农田。
7. 推广绿色提质增效新技术新模式,鼓励可降解地膜推广应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力争突破1000万亩。
8. 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提升现代农业数字化应用水平。
9. 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引领,支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10. 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次。
11. 持续推进吉林大米、吉林杂粮等品牌建设。推动汪清黑木耳、抚松人参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质扩面。
12. 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
十八、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6日 许达哲)
1.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标志性重大战役。推进省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和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建设。
2. 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大森林、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3. 实施“矿山复绿”行动,加强废弃矿山、尾矿库治理,建设绿色矿山。推进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4. 启动“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态补偿,推广退耕还林还湿试点经验。
5. 新建高标准农田364万亩。
6.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
7. 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优质粮油工程,培育农村特色千亿产业。
8. 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推行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身份证”制度,保障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推广运用先进适用农技和农机,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9. 建设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发展“一县一特”“一片一特”,继续抓好国家示范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扶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
10.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
十九、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6日 陈武)
1. 狠抓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涉重金属等重点企业监管和专项环境执法力度,实施13个防治示范项目,抓好河池、柳州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2. 发展生态农业。打好“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开发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做大“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和林下经济,推进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发展生态养殖,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环保服务业。
3. 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划定1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4. 基本完成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任务,再启动建设650万亩高标准糖料蔗基地。
5. 抓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新打造一批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6. 实施油茶“双千”计划,新造油茶林50万亩。
7. 推进“10+3”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中药材、富硒农业、畜牧业、茶叶、水果、香米等特色产业。
8. 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十、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6日 唐仁健)
1. 加快实施“两江一水”、渭河源区及玛曲沙化草原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争取国家支持民勤生态示范区建设。
2. 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成造林面积350万亩以上。
3. 综合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
4.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研究修订《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完善生态环保地方标准。
5.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6. 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产业振兴,优化“一带五区”产业布局,抓好两个“三品一标”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7. 循环农业产业,新增戈壁生态农业6万亩,规划建设中国—以色列(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抓好榆中李家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
8. 中医中药产业,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抓好当归、党参、黄芪等11个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深度挖掘附加值,壮大中药饮片、中成药企业主体,集中资源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着力建好陇西、渭源、民乐等6个中药产业园区。
二十一、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应勇)
1. 实施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划定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50万亩蔬菜生产保护区。
2. 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点3374个,开工建设15个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
3. 全面启动第二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
4. 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新建林地7.6万亩、绿地1307公顷、城市绿道224公里、立体绿化40万平方米,建成松南郊野公园。
二十二、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袁家军)
1. 有效推进重点土壤污染地块和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五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削减8%以上。
2. 大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固废全过程闭环式管理,严打固废违法倾倒行为,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5万吨以上,加快实现危险废物不出市、生活垃圾不出县。
3.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优做强10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30条特色产业带。实施农业“三名”工程,振兴历史经典农产品,加快发展乡愁产业,打造丽水山耕、三衢味、景宁600等生态品牌,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4.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互联网+”三农先行区。
5. 新增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0个,培育A级景区村2000个、示范乡镇100个、美丽乡村示范县10个。
二十三、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易炼红)
1. 严守耕地红线,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再启动29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20亿斤以上。
2. 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九大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建立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大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发展品牌农业、规模农业、工厂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创新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机械化、优质化、公认化,着力打造稻米、果业、蔬菜、畜牧业、水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6个超千亿产业,茶叶、中药材、油茶3个超百亿产业。
3.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用好“赣农宝”“供销e家”“邮乐购”等电商平台,推动更多农产品“上线”直销。
4. 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扩大产销衔接规模。
5. 做强“四绿一红”茶叶、江西大米、鄱阳湖水产、江西地方鸡、江西茶油、江西果业、江西蔬菜等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加大品牌统一宣传力度,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影响力,加快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
6.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植树造林70万亩。
7. 严控企业污染排放,促进农药化肥减量施用,落实垃圾分类制度,开展节水行动,推进公共机构节能,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倡导、深入人心。
二十四、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沈晓明)
1. 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建立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2. 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
3. 制定碳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4. 开展以红树林保护为重点的湿地保护修复行动,建设海口五源河、三亚河等湿地公园。
二十五、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唐良智)
1. 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摸底调查,强化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完善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
2. 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3.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十百千”工程,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4. 着力调结构,稳定粮食产能,重点发展柑橘、榨菜、柠檬、中药材、茶叶等特色高效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5. 着力创品牌,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培育以“巴味渝珍”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品牌。
二十六、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谌贻琴)
1. 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金属历史遗留废渣治理率超过80%。持续推进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力争磷石膏堆存量实现零增长。
2. 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划定省级“三线一单”,建立应用监管平台,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
3. 加快绿色贵州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生态安全核心区域生态修复,实施贵州乌蒙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强梵净山等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抓好草海、南明河等综合治理。
4. 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年攻坚,完成营造林52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350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520平方公里。
5. 实施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油茶、竹等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林产品配套精深加工。
二十七、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阮成发)
1.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
2.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2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300万亩以上。
3.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常态化曝光、处理、问责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4. 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支持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组建有机产业联盟,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00个以上。
5. 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严格品牌评选、推介和管理,坚持每年在“中国农民丰收节”表彰“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集群发展。
6. 力争再引进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企业,新增5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遴选20个县开展“一县一业”试点,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
二十八、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刘国中)
1.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铁腕实施蓝天保卫战和汾渭平原攻坚方案,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9%。
2. 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3.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划定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4.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和茶叶、红枣、核桃、食用菌等区域特色产业。
5.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果蔬贮藏百库和果蔬“产加销”物流冷链综合体,建设好蓝田县、大荔县、榆阳区3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6. 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7. 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二十九、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刘宁)
1. 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环青海湖二期等重点生态工程,提早谋划三江源三期工程规划,持续抓好木里等矿区生态恢复工作,守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2. 继续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不断提升全省蓝绿空间占比。
3. 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实行农牧渔全链条标准化绿色生产。
4. 扎实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直至零使用行动。
5. 推行“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种养殖,积极开展牦牛、藏羊等重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力争牦牛、青稞等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建设特色温控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培育一批市场认可的“青字号”特色农牧业品牌。
6. 稳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进高原马铃薯等产业化加工企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十、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咸辉)
1. 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综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工业固废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2. 新建高标准农田96万亩,发展高效节水农业4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60万吨以上。
3. 扎实抓好“五个百万亩”基地建设,整合提升现代畜牧、酿酒葡萄、枸杞、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高“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农产品品质和市场占有率,把“五大之乡”擦得更亮、打得更响。
4. 抓好重大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130万亩以上,治理荒漠化土地90万亩、水土流失8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5.2%。
5. 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培育乡村旅游、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新模式,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76%和6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为产业兴旺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三十一、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8日 马兴瑞)
1.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工程,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工程。
2. 完成造林更新335万亩、矿山石场复绿600公顷以上,支持韶关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推进雷州半岛、茂名露天矿等生态修复,加强红树林及湿地公园保护建设,推进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整治修复。
3.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大米、生猪、水产品等传统产业,做强岭南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做大休闲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全产业链企业集群,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 支持新建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继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扶持100个专业镇、1000个专业村发展特色产业,创建“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
5. 推动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技术协同攻关,高水平建设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及化肥、农药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中腐协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