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微生物等的变化,正在影响着人体健康,这一点已成为多位专家的共识。
缺钙问题和骨质疏松症如今正越来越普遍化和年轻化。
“骨骼的健康需要钙、磷、镁这三种元素来支撑。这三种元素全部来自于土壤,但其在土壤里的流失程度非常严重。数据表明,有些地方土壤里钙流失甚至达到百分之八十多。”日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徐恒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土壤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微生物等的变化,正在影响着人体健康,这一点已成为多位专家的共识。
土壤矿物质流失惊人
徐恒泳认为,正由于土壤矿物质严重流失,导致食物缺乏矿物生命元素,造成人体元素失衡,从而导致今天的各种慢病井喷式高发。
事实上,两度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卡尔·鲍林在上世纪就说过:“每一种疾患、每一种病痛都可以追溯到矿物质缺乏上去。”我们今天所遭遇的大多数问题都肇始于在矿物质匮乏的土地上栽种的粮食,以及吃这些粮食的动物。
最近七八年来,徐恒泳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研究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健康等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尤其关注土壤矿物质流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徐恒泳检测发现,农作物会带走土壤中30多种矿物质元素,而且流失量非常惊人。
人类用工业的方式进行农业种植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允许秸秆焚烧,包括人类排泄物不还给土壤,农民只给土壤施化肥来补充氮、磷和钾,而不把农作物带走的矿物质元素返还土壤。土壤中生命元素流失,土壤板结退化,直接导致人类食物中矿物生命元素含量降低,据分析,近年来人们食物中钙、镁、铁、锌等元素降幅均在40%以上。
如今食物出现两大类问题,徐恒泳认为,第一类问题是多了一些不该多的,比如说农残;第二类问题是少了一些不该少的,就是土壤矿物生命元素流失导致食物严重缺乏矿物生命元素。
“而食物缺乏矿物生命元素,根本就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徐恒泳说。
多方面影响土壤健康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所研究员陈能场在3年前就曾撰文提醒:在营养过剩的发达国家以及吃得饱的发展中国家,其实存在着一种更加广泛的饥饿,就是由于食物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足,导致人体内这些成分的缺乏,这种饥饿因为看不见而被称为“隐性饥饿”。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陈能场说,数十年来我国化肥,特别是氮肥施用量不断攀升,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近一倍。加上以燃煤为主要能源带的酸雨,其后果是土壤快速酸化。土壤酸化不仅导致外来重金属不容易被老化,还会提高重金属高背景地区土壤中所含重金属有效性,从而导致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
“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是人体代谢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些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是人体肠道菌群代谢所必需的介质。”山东省生态与健康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孟祥兵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土壤改良是关键
在陈能场看来,公众开始认识到除了吃饱,更要吃好,认识到食物品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作为食物来源的土壤本身健康的重要性。
“期待学界和政府方面能对此更加重视。”陈能场表示,2005年美国出台的膳食指南就指导大家努力做到在膳食过程中获取足够的营养。老百姓自救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做到食物多样性,以获得营养的平衡,这也有助于污染风险的减轻,此外尽可能吃全谷物食物、不吃深加工的食物。“当然从源头来说,更应关注土壤污染和土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