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文献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中DOM三维荧光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作者:鲁宗杰;邓娅敏;杜尧;沈帅;马腾;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文献来源:地球科学;   时间:1970-01-01

摘要: 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含水层中砷释放的主控因素之一.江汉平原河湖众多、沟渠广布,地表水体与浅层地下水的交互作用使得DOM的组分特征及其强度有显著差异.为查明江汉平原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在砷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江汉平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进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使用平行因子分析法提取水体中有机质的分子组成、功能特点和荧光特征,并分析各组分相对含量与地下水中砷与铁的关联.江汉平原水体中DOM包括3种主要组分,组分C1、C2为类腐殖质,C2是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C3为类蛋白物质.地下水DOM以类腐殖质组分C1、C2为主,地表水以类蛋白类物质C3和小分子腐殖质C2为主.高砷地下水中DOM以陆源为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促进As的迁移转化:(1)DOM的腐殖质组分充当微生物群落的电子运输工具,促进微生物作用下的有机质氧化和铁氧化物的还原,并伴随As的释放及大量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HCO3-的产生;(2)As以铁等金属阳离子为桥接物与腐殖质结合,通过形成As-Fe-DOM络合物,导致地下水中砷的迁移.

关键词: 江汉平原;;砷;;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法;;水文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