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6日,国家环保部、统计局和农业部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公报指出,农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污染产业——18亿亩耕地首当其冲。
18亿亩耕地何其难啊,它承载着13亿中国人的生命,产出无限,负载无怨。长此以往,耕地怎能“长寿”。我国政府确保18亿亩耕地,既是生物量的红线,也是生存量的底线。然而,18亿亩耕地备受——化肥、塑料地膜、化学农药、不洁净有机物料、工业废水等投入品的攻击。这些攻击物,几乎覆盖了所有耕地。试问,有哪一亩耕地不施化肥,而化肥利用率只有30%;残留的塑料地膜,已经阻碍了土壤的通透性而成为“白色污染源”;化学农药的残留物,已将土壤变成了“化学污染物的贮藏库”……大面积污染由此而来。我们该怎么办,自是少说多干。在这里,相对于默默无闻、舒展“绿叶”情怀的“乌金”(腐植酸)而言,该叙说还得叙说。因之,老生常谈也不为过。
腐植酸源于土壤的属性已为众所知,利用腐植酸提高化肥利用率也不是新鲜事。化肥对农业的贡献自不待说,可是,化肥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中最大的投放物。40多年来,我国耕地大量施用化肥,使得过量的化肥沉积,造成土壤板结,团粒结构破坏,有机质含量下降,中、微量元素匮乏,土壤的微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提高化肥利用率,就会少用化肥;少用化肥,耕地就会少受攻击。纵观各类有机物,天然腐植酸在提高化肥利用率、调整化肥结构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工业提取的腐植酸,可以用来生产腐植酸类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各类复合(混)肥;通过采用包膜、包衣、涂层、掺混等技术,可以用来生产腐植酸类缓释、缓控肥;通过腐植酸与化学工业结合,可以直接制成腐植酸铵、腐植酸钠、腐植酸钾等优质产品;至于通过腐植酸来络(螯)合制备中、微量元素肥已为业界所熟知。现阶段,随着腐植酸技术的不断进步,腐植酸的功能被不断发掘出来,利用腐植酸开发新型肥料的路径越来越宽广。同时,腐植酸协同化肥施进耕地后,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修复或构造土壤新环境。因此,利用腐植酸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投放量,进而优化施肥、温和施肥,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18亿亩耕地。
腐植酸生性融合,不仅是化肥的“挚友”,只要面向耕地的投入品,无不“关怀备至”。利用腐植酸开发可降解黑色地膜,通过替代塑料地膜,可以解决塑料地膜分解后对土壤造成的长久伤害,还可让腐植酸还原到土壤之中发挥“保育”作用。利用腐植酸开发绿色环保农药,通过分散和乳化农药、复合或约束农药、重建或再造农药、吸附或降解农药残留物等方式,让腐植酸伴生新型农药而“温情释放”。利用腐植酸开发土壤改良剂或调节剂,通过构造土壤团粒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恢复土壤生机等方式,让腐植酸再造土壤环境的“新活力”。利用腐植酸修复土壤,通过参与土壤离子交换、还原重金属离子、吸附放射性物质等方式,让腐植酸在降低毒害、减少流动、富集营养、活化吸收、有机利用等过程中“多元融合”。凡此举措,只要科学利用腐植酸,在开发腐植酸可降解地膜、环保农药、土壤修复制剂等绿色农资产品中,构建起立体农业的安全防护体系,才会保障18亿亩耕地免遭伤害。
腐植酸倾情于18亿亩耕地,以其清洁、经济、安全等自然属性,期盼着人们重视它、利用它、善待它。只要人们厘清腐植酸的性质,无论是修复土壤,还是保护土壤,都在于还原“黑色沃土”的本来面目。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暗色物质”(腐植酸),以及利用它开发的产品,何时能像“化肥”一样走进“寻常人家”。老百姓常说,不要忘本,只是固本有多难啊!那就让我们借助自然,钟情自然,回归自然,通过否定之否定,构建关乎18亿亩耕地的诺亚方舟而尽释情怀。有道是:“暗色物质”始作金,返璞归真显神明;“十八亿亩”设“红线”,土肥和谐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