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莫让化肥陷入“二元”无解状态

时间:2017-07-13   作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来源:

导言:当前,社会上对化肥的认识处于要么好、要么不好的二元争论中。腐植酸60年庆典倒计时还有10天,让腐植酸集1集2集3……集出美好来。


莫让化肥陷入“二元”无解状态


首先,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开展的化肥零增长行动,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农业可持续政策措施。当前,人们对化肥的认识处于“二元”无解的状态,要么说化肥对农业贡献巨大,要么说化肥对环境带来严重问题,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咋一听,两者都有道理,结果搞成了相互对立,没有找出指导理论的化解点。我们认为,化肥本身没有问题,合理利用,优化利用,平衡施肥,找出“土肥和谐”契合点,让“有机—无机”结合起来,通过团结构效,一解则解。这里先不说化肥生产的前端,说说化肥应用的后端。

1、化肥利用率低是事实。根据农业部最新科学测算,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5.2%,三分之二的化肥排放已成事实。如何既提高化肥利用率,又减少化肥排放,还能保障作物增产,这是第一位必须面对的。

2、化肥供给养分是事实,只顾大量元素(氮、磷、钾),不顾中微量和有益营养元素补充,以及大量微生物生存也不行。还有,都是无机化学养分,没有有机养分也不行。木桶往往是短板处漏水,生命体缺失哪一环都不行。

3、氮肥施用过程,肯定向大气排放氮氧化物。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所长研究得出的结论,氮肥向大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氨,对雾霾的贡献达20%以上。中国农业复种指数高,约有40%的耕地实现多熟种植制度,长期超标施用化肥,排放怎么控制的了。

4、施用化肥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有生命的。外部强迫大量投放化肥,必然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命。如果化肥浓度高,热度自然也高,不分条件地任意投放,严重情况会直接“烧死”微生命。因为化肥,不顾其他生命体,显然成了“豪取”。

5、土壤本身既是“碳源”,也是“碳汇”,这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法则。现在的问题在于,长期大量投放化肥,使得土壤的“源”“汇”平衡打破了,土壤碳控碳功能已经到边缘了,正如黑土地不黑了。如果土壤“有机质-腐殖质-腐植酸”消耗殆尽,土壤还怎么储碳?!土壤不储碳,整个碳循环就乱了。别说吃安全食品了,像现在气温这么高,人在外面都快烤熟了。

6、面对化肥养分供给与氮氧化物排放的两面性,重要的是让化肥从“二元”无解中走出来。怎么走出来?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理论。时代在发展,生产力在变化,没有新理论指导,思想就混乱。回顾历史上重要的两个土肥学说,“土壤腐殖质营养学(1809年,德国学者泰伊尔提出)和“植物矿质营养学说”(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一个只说土壤,一个只说肥料,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肯定有问题。这个177年一成不变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成为中国化肥供给的实际指导理论,已经给中国农业造成了惨痛的教训。对此,解决“二元”无解的魔咒,第一要务是确立“腐植酸有机—无机营养学说”,这是构建“土肥和谐”的根本。为什么要腐植酸打头呢,因为腐植酸是土壤的核心物质,工业化利用已经成熟。其次是技术变革,再次是产品组合,中间应当贯穿一条“生命共同体”的思想。

相对肥料而言,就是“有机—无机结合”。相对于肥料工业革命而言,就是打造“肥料工业4.0”时代。通过土壤本源性物质,让腐植酸与化肥“联姻结亲”,就是一个好办法。对此,我们必须以土壤为本怀,以土肥一家亲为本怀,以农业可持续为本怀,不是化肥好或不好的问题,而是通过破解化肥“二元”无解的纠葛,构建“土肥和谐”新关系,才是化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