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腐植酸,国家定“植”动不得

时间:2017-06-23   作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来源:
因为腐植酸与环境友好,又具有土壤本源性,肥料变革离不开。几十年,协会通过挖掘它的“真性情”,让“腐植酸”既赋有了思想,又赋有了灵魂,其内涵越来越深刻。当前,在国家号令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先后出台,环境产业纷涌而起,人们纷纷投入到腐植酸的怀抱之中,充分说明了腐植酸越来越引人入胜。然而,从众者进来之后,有懂腐植酸的,有不懂腐植酸的,有一知半解的;有简单的,有生硬的,有肢解的,有我谩的等等,众说纷纭。

现拿“植”与“殖”说事。① 从土壤学研究角度来说,研究土壤腐殖酸用“殖”就是科学。②从工业化利用角度来说,主要通过褐煤、风化煤、泥煤提取。因为煤炭以木本植物为主,通过化工提取用“植”就是科学。③从国家层面说,国务院发布两个文件(国发〔1974〕110号和〔1979〕200号);国家成立“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腐植酸医药委员会”、“全国腐植酸肥料标准分技术委员会”;国家开办《腐植酸》科技杂志等,用的都是“植”,这就是“天职”。“植”由国家定,产业成共识。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是国家唯一的腐植酸行业组织,维护国家的权威是协会的责任。30年来,协会一直致力腐植酸行业规范化运作,已成为维护国家权威的捍卫者。为国家代言腐植酸事业,是协会的分内工作。由于土壤研究和化工生产两者认知不同,土壤研究用腐“殖”酸没有问题,工业利用腐“植”酸也没有问题。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和谐了就更没问题。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与协会技术部、编辑部、专家委员会,通过协会微信公众平台联系。

现在,为了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健康发展,为了企业验明正身,为了产品去伪存真,为了市场规范化运作,我们必须将“腐植酸”名称统一起来,这才是“腐植酸”的基本要义。一句话,国家定“植”,“腐植酸”动不得。

附:工业腐植酸用“植”的10个理由(来源:《腐植酸》杂志2017年第2期第50-51页)

1、工业用腐植酸基础研究起源用的是“植”。(科学号)
1957年3月,中科院煤炭研究室(现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吴奇虎承担《煤中腐植酸的组成和性质》的基础研究项目,标志着我国煤炭(风化煤、褐煤、泥煤)腐植酸基础研究开始起步用的是“植”。

2、国务院发布的两个文件用的是“植”。(天字号)
1974年,国务院批转了原燃料化学工业部、农林部“关于积极试验、推广和发展腐植酸类肥料的报告”(国发〔1974〕110号)。1979年,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加强腐植酸综合利用工作的请示报告”(国发〔1979〕200号)。其中,2个天字号文件用的是“植”。

3、“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名称用的是“植”。(国字号)
1987年,国家计经委员发文“关于同意成立中国腐植酸协会的批复”(经体〔1987〕392号)用的是“植”。

4、 原化工部制定的“硝基”“盐基”腐植酸生产规程用的是“植”。(生产号)
1978年石油化学工业部颁发第一部腐植酸类标准——《腐植酸铵肥料统一分析方法》(HG1-1143-78),1980年化工部发文决定开展出口硝基腐植酸的研究与开发,1982年化工部召开“腐植酸分析方法座谈会”,1987年化工部召开“腐植酸钠标准审定会”等用的是“植”。

5、 现有腐植酸基础产品生产企业名称用的是“植”。(动力号)
截至2016年11月,通过网络检索腐植酸企业8529家,其中有3592家企业名称中有“腐植酸”。目前,腐植酸硝、盐基生产企业统一用的是“植”。

6、4次国家化学会议术语用的是“植”。(学术号)
“全国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是腐植酸发展史上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从1979年10月首届“全国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1981年11月“全国第二次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1984年10月“全国第三次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1987年4月“全国第四次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所有关于腐植酸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用的都是“植”。

7、化工出版社出版的腐植酸系列科普书籍用的是“植”。(科普号)
由化工出版社出版的10余本腐植酸科普书籍,用的都是“植”。如《煤炭腐植酸的生产和应用》(1991)、《腐植酸类物质概论》(2007)、《腐植酸产品分析及其标准》(2007)、《腐植酸类绿色环保农药》(2007)、《腐植酸应用中的化学基础》(2007)、《绿色环保型腐植酸磷肥》(2007)、《生物腐植酸与生态农业》(2007)、《生物腐植酸肥料生产与应用》(2011)、《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2014)、《腐植酸磷肥生产与应用》(2015)、《腐植酸新技术及应用》(2015)、 《腐植酸质量标准与分析技术》(2015)。目前,国内正式出版物统一用的是“植”。

8、 《腐植酸》杂志用的是“植”。(科技号)
《腐植酸》杂志于1979创刊,前身《江西腐植酸》,2001年经国家科技部(国科财字〔2001〕22号)、国家新闻出版署(新闻出版署新报刊〔2001〕054号)批准,自江西迁址北京,由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主办,国内统一刊号为CN 11-4736/TQ,国际统一刊号为ISSN 1671-9212。《腐植酸》杂志作为协会会刊,名称用的是“植”。

9、“全国腐植酸肥料标准分技术委员会”用的是“植”。(标准号)
2009年,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腐植酸肥料工作组”;2015年11月20日,批准成立了“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腐植酸肥料分技术委员会”用的是“植”。

10、联合国舞台宣示中国腐植酸产业成就用的是“植”。(联合号)
2014年6月5日,在联合国纪念第43个“世界环境日”暨“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曾宪成理事长代表中国腐植酸行业作了《让腐植酸水溶肥普惠全人类》报告,向世界宣示腐植酸的8个科学故事用的是“植”。

当然,土壤学家研究用“殖”,无可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