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关注土壤雾霾变化,必须关注土壤腐植酸变化。众所周知,土壤是生物圈最大的碳库,占比85%(3/3.55,万亿吨);腐植酸是土壤最大的碳库,占比80%(2.4/3,万亿吨)。2017年3月9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审议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周卫健代表举手大声说“总理,我想发言!”。周院士指出,“氮肥释放的氨对雾霾的贡献率可达20%以上”,使得氮肥氨排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今天起,我们将“摘编”国内外开展土壤雾霾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文献,奉献给大家。
大气氨污染源自农业(摘编)
2017年3月28日,科学网发布了一则题为《大气氨污染源自农业》的报道(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3/371987.shtm?id=371987),这是第一份关于大气中氨气的全球性长期卫星研究,美国马里兰大学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14年(2002-2016年)对全球大气氨变化进行卫星监测,揭开了世界上四个最具农业生产力的地区这一“热点”污染物的面纱。
1、2002—2016年,氨浓度在美国、欧洲、中国和印度稳步上升。
2、氨的增加与作物肥料、畜禽废弃物、大气化学变化、增温土壤有关系。
3、气态氨是地球氮循环的一个自然部分,但过量氨对植物有害,并降低空气和水质量。在对流层,它与硝酸、硫酸反应,形成危害人体健康的硝酸盐颗粒;进入湖泊、溪流和海洋,造成富营养化,形成低氧水平的“死亡地带”。
4、很少有氨是从排气管、烟囱中来的,主要是农业领域,来自肥料、畜牧。它对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5、中国大气中氨增加的原因复杂且互相作用。研究认为,限制二氧化硫——硫酸的关键前体的努力或许是一个责任因素。但中国从2002年开始大力拓展农业活动,增加了含氨肥料和动物粪便中氨的排放量。
6、农业土壤变暖与氨增加有关。氨更容易从温暖的土地里挥发出来,而每个地区的土壤自2002年以来呈现出一年年变暖的趋势。
7、人口日益增长,食物特别是肉食需求上升,意味着农民和牧场主需要更多的肥料,这将造成干净的空气和水更难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