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生态环境建设与食品安全生产,呼唤腐植酸“质量时代”早日到来

时间:2017-03-16   作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来源: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既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是我国“两会”闭幕的时间。对个人来说,质量就是生活;对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回顾历年“两会”,质量和标准都是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今年也不例外。6则“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可资学习。

①全国人大代表王昌认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提升“标准”。国家出台了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本目的就是用最小的消耗、最少的排放,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用户欢迎、质量一流、物美价廉的好产品,使产品由低端、低质、低效向高端、优质、高效转变。王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已有标准及时进行修订,与时俱进,以先进标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还要加快制定新标准以及标准执行、检验检测能力的建设。加强标准的督导督查力度,加大标准执行实施的力度,逐步在全社会形成宣传、贯彻、遵守标准的良好习惯,用标准的强制作用倒逼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②全国人大代表郑坚江建议把标准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坚江认为,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标准化建设必须从国家层面鼓励、规范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让标准真正成为“标准”。

③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刚建议统一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助力供给侧改革。保障产品质量对于推进供给侧改革至关重要,统一质量检验检测标准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沈志刚指出,质量检验检测的不规范导致产品质量的公信力受到伤害,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是检验检测机构没有把握好,给不合格的产品颁发了合格证书。沈志刚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统一管理和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其次,公开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和检验检测结果;再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追责机制。

④全国人大代表邢克智建议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助力农产品“走出去”。生产水平整体不高,检验检疫、绿色标志、包装以及农药残留不合格等原因,对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起到了阻碍作用。为此,邢克智建议在农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国应抓紧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政府部门应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活动,认真研究和不断追踪国际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我国农业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

⑤全国政协委员马玉红呼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食品追溯标准。可追溯机制是目前食品质量管理和危机控制中最重要的武器,也是一条非常成功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经验。但是对于溯源的种种乱象,必须统一标准规范,明确技术参数,便于追溯体系建设的集中统一,后续推广。追溯体系的建立与稳健发展,需要在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实施。为此,马玉红建议,食药总局、农业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应协调行动,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追溯标准。

⑥全国人大代表刘柯俊呼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缺失问题依然存在。我国目前登记使用的600多种农药成分中除去豁免残留限量的30余种,尚有近200种无限量指标;批准使用的300多种兽药尚有40多种无限量指标。食品添加剂等产品标准、餐饮操作卫生规范等规范类标准、食品包装新材料等相关产品标准不完善。刘柯俊呼吁,要紧密结合食品安全监管的焦点问题,制修订一批限量标准、食品产品标准、生产经营卫生规范以及配套检测方法等标准,规范食品产业发展,加快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加紧出台适用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食品分类体系。

综上所述,产品的质量连接着人民群众生活,连接着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形象,自然成为“两会”媒体和代表关注的对象。质量问题的关键是制度和标准。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论述,还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都是激励“腐植酸人”认认真真做标准、老老实实讲诚信、扎扎实实做产品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必须强调,腐植酸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美丽因子),构筑其生命环非标准化不能致圆。腐植酸是土壤生命核,保障食品源头安全生产非标准化不能致远。对此,让我们团结起来,把山寨产品从市场中挤出去,把腐植酸质量扬起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挂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