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腐植酸赶紧对接七项关键工作 ——认真学习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始终不忘怀
时间:2017-03-08 作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来源: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几天来,《报告》成为各行各业争相解读和热议的对象。今天,通过认真学习《报告》内容,抽提出7大类与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直接相关的工作任务,与全行业工作对接起来一起分享。
一、 去产能
《报告》提出,要扎实有效去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处置“僵尸企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氮肥全行业亏损222.8亿元,磷肥全行业利润6.4亿元,钾肥全行业利润大幅下降40.7%。
目前,腐植酸肥料运势良好,价格逆势上扬,市场喜庆。2017年,让“腐植酸+”助力肥料企业转型升级,开创“肥料工业4.0”新方向,将会愈转愈新。
二、 海绵城市
《报告》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建设用地、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增长,海绵城市建设对基质的需求加大。
大家知道,泥炭在种苗生产、无土栽培、土壤修复、肥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海绵国土”的建设。泥炭作为城市立体栽培的优质资源,最天然、最洁净、最安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绿色化
《报告》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绿色化”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腐植酸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大观腐植酸碳,占土壤有机碳80%,占地球生物圈67.6%,是陆地植被碳的4倍多,大气CO2碳的3倍多,直接影响着地球生物圈的碳平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们必须高举习总书记“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神,让腐植酸“两元论”(腐植酸美丽因子就是金元银元)指导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深入到一土一肥、一水一气、一品一地之中,始终铺绿、释绿、行绿,充分彰显腐植酸环境友好产业的天然本色。
四、工匠精神
《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大家知道,腐植酸是大分子有机弱酸,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决定了腐植酸具有很强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活性。
“腐植酸人”的工匠精神,应当立足于腐植酸丰富多彩结构之中,广开天地,开发专一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时空、地带、自然环境条件的需求。
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报告》提出要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等。
农业供给侧改革,肥料是重点。肥料改革,腐植酸最具活力。无论是提质增效化肥、中低产田改造、食品源头安全生产,腐植酸都是优良之选。
其实,腐植酸还可以开发系列新农资产品,比如柔性、抗性、调节类产品,特别适应高端、生态、道地农业的生产要求。
六、蓝天保卫战
《报告》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
农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上的排放,源于农业生产物,如秸秆、畜禽养殖,还有城乡转移的有机投放物。另一个是地下的排放,主要是化肥的投放,撕裂了土壤的生态肌体,透支了土壤的元气,使得土壤失去储碳控碳能力。二者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主要排放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针对重点对象,腐植酸在种养殖过程,通过饲料添加剂、牧草种植、动物胃肠调节,畜禽粪便处理等,使之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和有害物的处理。相对于大量肥料投放而言,腐植酸完全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投放,平衡各种养分,增强土壤自愈能力,提高土壤储碳控碳水平,进而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排放,达到保卫蓝天的作用。
七、生态环境保护
《报告》提出要强化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
腐植酸是自然界的一类生态因子。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在自觉利用中取得了共识,那就是“利用自然反哺自然”。通过深度开发腐植酸可触摸的产品和技术,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去;通过温馨地与生态环境对接,与其生态一起功能化。
腐植酸是绿色动力资源,利用盐基、硝基腐植酸及其系列产品,全面投身到生态环境之中,在土壤污染修复、盐碱地改造、沙漠化治理、育林造林、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体健康维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