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东近海地区位于苏鲁造山带中段,在山东近海胶州湾两侧。以五荣-牟即断裂为界,可将该区域分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两部分,北部为胶莱盆地的部分区域,而南部地区不同专家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山东近海晚中生代可能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东北向展布的裂陷盆地,并推断该盆地可能是胶莱盆地在古海域的延伸部分,首次提出“山东近海地区晚中生代裂陷盆地”这一概念。本文以灵山岛和胶莱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和岩石样品的采集,并运用有机碳、氯仿沥青“A”抽提、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色谱质谱等测试对山东近海地区下白垩统沉积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全面评价其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为预测该地区油气资源潜力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灵山岛沉积岩母质形成时的环境为咸水-半咸水环境,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和腐殖型,以腐泥型为主,处于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胶莱盆地有机质丰度总体低于灵山岛地区,其中莱阳凹陷水南段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最好,生烃潜力大。胶莱盆地大部分沉积岩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Ro>0.7%,属于成熟阶段和高成熟阶段,但成熟度整体低于灵山岛地区。山东近海地区的正构烷烃遭受轻微降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图呈单峰型,显示植烷优势,说明有机质母质形成于还原环境。灵山岛地区测试样品规则甾烷C27>C29,在色谱质谱图上表现为“V”型,母质来源为混合型。胶莱盆地C29>C27,呈现出反“L”型,推测有机质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
关键词: 山东近海;下白垩统;沉积岩;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