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了实验室培养的小型水母弗洲指突水母(Blackfordia virginica)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溶解有机物(DOM)及其吸收和荧光光谱特征的变化。与对照组海水相比,充分摄食后的水母在24h的代谢过程中向水体释放大量的溶解有机碳和总溶解态氮,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系数A280也有显著增加。光谱斜率比值(SR)的增大和腐殖化指数(HIX)的降低,表明水母代谢产生的主要是腐殖化程度较弱的低分子量DOM。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模型对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谱,识别出3个类腐殖质(C1-C3)和1个类蛋白质(C4)组分。发射波长在400nm以下的"海源"类腐殖质组分C2(<250, 295/386nm)及类蛋白质组分C4(275/334nm)在代谢过程中有明显增加,明它们是水母代谢释放的主要荧光物质;而发射波长在400nm以上的组分则变化不大。据此可将发射波长小于400nm 与大于400nm 的荧光组分强度和之间的比值,建为DOM的浮游动物来源指标(ZIX),于识别和示踪水环境中浮游动物代谢活动释放和产生的DOM。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水母;代谢过程;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浮游动物源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