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油页岩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以其巨大的能量、丰富的综合利用层次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显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以往的油页岩研究侧重于工业开发利用,对油页岩基础地质学的研究较为薄弱。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露头特征、测井资料以及岩石微相等特征对油页岩形成的沉积相带进行划分,并综合运用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测井资料解释、化学元素比值法、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热解法等多学科理论,对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铜川组油页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 1,铜川组油页岩形成于滞留还原条件下的淡水湖泊环境中,并可进一步细分为滨湖相、浅湖相和深湖相等3个亚相。油页岩有机质类型贫矿段主要为腐殖腐泥型-腐泥腐殖型(Ⅱ1-Ⅱ2型)。 2,铜川组油页岩层中砂岩矿物颗粒以长石、石英为主,主要胶结物为有机质胶结;油页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值小于0.51%;热解顶峰温度Tmax(℃)值在432℃附近。上述特征表明油页岩处于未熟-低熟阶段。 3,在滨湖、浅湖环境中油页岩有机质含量较低,含油率相应较低,开采价值较低;而在深湖环境中油页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含油率相对较高,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4,构造、沉积相带、古气候等因素对油页岩成矿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油页岩展布、厚度和含油率受到构造因素的影响;油页岩的有机质受到古气候因素和沉积相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有机质供给充足、水体稳定分层和较少的陆源碎屑物质注入表明深湖环境是油页岩形成的有利条件。 6,铜川组油页岩分布广、厚度较大、油页岩段集中、含油率较高,总体属厚层中品级油页岩矿。该区油页岩资源量大,外围可供勘查的资源潜力更大,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该区油页岩必定会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效益。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油页岩;铜川组;滞留还原;淡水湖泊环境;资源储量;良好勘探开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