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文献

泌阳凹陷西部地区油气成藏地质研究

作者:刘桂兰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文献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时间:1970-01-01

摘要: 论文以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油气成藏组合体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震、钻井、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泌阳凹陷西部地区开展了系统的构造、沉积、油气成藏作用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查明了构造形态、断裂展布特征和发育特征。基本上明确了储层发育特征、沉积相分布、成藏主控因素、成藏期次,建立了成藏模式,取得了以下的成果及认识: 1、泌阳凹陷西部地区主要发育古城远源三角洲和长桥扇三角洲。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沉积相带好。北部的古城油田、高庄区块由古城远源三角洲沉积体系供源,储层岩性均一,物性好。南部井楼油田以长桥扇三角洲为主要物源;井楼油田北部和前杜楼地区既有南部物源,也有北部物源,储层物性好。砂质岩类含量占地层的百分比为20-50%。 2、受唐河-栗园断裂和泌阳栗园断裂的影响,古构造总体上呈向西北翘起,向南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廖庄组沉积末期的构造运动是该区断鼻、断块构造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关键时期。 3、首次对研究区开展了生烃研究,研究区干酪根为腐殖腐泥型-腐泥型,类型较好,热演化程度低,属于未成熟的生油岩。井楼油田和高庄区块油源主要来源于核三下段。古城油田既有核三上段油源,也有核三下油源。天然气为生物成因气。 4、西部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断层和砂体。油气成藏模式:古城、长桥砂体-东南部烃源岩-储层和断层(或储层+断层)通道构成。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兼有少量垂向运移特征。即油气先从东南部油源区沿伸入凹陷中心的储层通道进入断块区,然后沿储层通道进入断块或断块+岩性圈闭形成油气藏。 5、研究区生储盖配置较理想,沉积相带好,断块、断鼻和不整合圈闭发育,井楼油田及前杜楼地区岩性油藏也较发育。油气主要聚集于断块、块鼻和鼻状构造的高部位。井楼和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条件好。高庄区块次之。油藏类型可分为四大类十种。

关键词: 油气成藏;泌阳凹陷西部;沉积相;生烃;成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