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文献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理化性质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作者:张济世;于波涛;张金凤;刘玉明;蒋曦龙;崔振岭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营市垦利区农业局
文献来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时间:1970-01-01

摘要: 【目的】盐分胁迫是滨海盐渍土上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研究不同功能性改良物料对消除和减轻这一障碍因子的作用,为改良盐渍化土壤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供试材料,在滨海盐渍土上进行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为空白对照(CK)、含钙物料的磷石膏(PG)和脱硫石膏(FGD)、调酸物料的硫酸亚铁(FS)、含碳材料的牛粪(M)以及含碳和调酸物料的腐植酸(HA)和糠醛渣(FRs),分析比较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加改良剂降低了土壤表层(0—20 cm)的pH值,作为酸性材料的腐植酸、糠醛渣和硫酸亚铁效果明显,土壤的pH值较对照分别降低了0.10、0.11和0.11;施改良剂降低了土壤的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和钠的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简称SAR),磷石膏和脱硫石膏提供充足的钙离子用于置换土壤中交换性钠离子,明显降低了不同土层中的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和SAR值,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磷石膏和脱硫石膏对土壤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和SAR值的降低效果明显,其中施加磷石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15.5%和18.3%(0—20 cm)、28.2%和28.6%(20—40 cm)、36.5%和36.5%(40—60 cm),施加脱硫石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4.9%和27.9%(0—20 cm)、27.6%和26.3%(20—40 cm)、24.5%和25.0%(40—60 cm);施加改良剂增加了小麦成熟期的穗数,其中磷石膏、脱硫石膏和糠醛渣改良效果显著,分别较对照增加27.6%、24.5%和18.6%,并分别提高小麦的产量26.7%、17.8%和17.8%。【结论】酸性物料的糠醛渣、腐植酸和硫酸亚铁,可以明显降低土壤pH值和增加小麦苗期的茎蘖数量,综合考虑改良剂对土壤pH、Na~+含量、SAR值和小麦群体数量的影响,含碳的调酸物料的糠醛渣效果较好;含钙物料的磷石膏和脱硫石膏,可以显著降低土壤Na+含量以及SAR值,增加小麦成熟期穗数,提高小麦产量均具有显著的效果,磷石膏效果最佳。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改良剂;土壤理化性质;小麦;生长发育